李芊 宮祥龍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會計信息體制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業趨向以及就業形勢,對當前會計類大學生就業路窄、就業面小、就業程度低等問題做出合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關的意見建議。本文結合筆者對會計方面大學生就業必備的素養進行研究,并對當前新時期的大學生成長做出了一些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體制;大學生;自身素養;社會需求;就業問題
目前,會計類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筆者看來,要解決現在嚴峻的就業問題,需要在兩個層面進行加強:學校要根據當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培養學生學習優秀的專業課的同時,也要引導所學課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給學生更多走向社會的機會,讓學生更多接觸現在的社會;也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政府引導人才就業的同時,也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從而引導一些新的產業形成。
一、淺談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
當下金融會計類行業大多都是高薪水、高待遇,高層次的面向金融類本科高素質人才提供的就業崗位。這對很多高三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引導,在金錢社會,更多人傾向于這些行業所提供給就業者的福利,導致會計類、金融類的報考人數與日俱增。
我國金融會計類學科首要面臨的問題是就業崗位已出現飽和現象,但本科畢業生卻在不斷增加,就業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關系。就業難、要求高、層面少、壓力大更是新畢業生們在就業途中的一個絆腳石。當下這個問題日益生活化、社會化,更加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這也使得一些學者和本專業大學生對此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但現如今的大學校園里依舊存在著一些僥幸心理,這也同時看出了一些大學生對就業敷衍的態度和浮躁的表現。同時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繼續豐富自己的知識素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滿足招聘者的多樣化的需求,為更好地適應這個新型社會做準備。這同時反映出了用人單位的需求不斷提高與當代大學生還沒有做好準備便開始就業的盲目選擇的社會現象。其中種種現象表明,當前金融類會計類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是不容樂觀的,崗位少,壓力大。
二、會計就業形勢與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會計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和理論的學科,入門門檻低但關鍵在于以后的發展,想要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機會就必須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就目前來看,會計類專業的就業形勢要好于其他職業,在各地求職的排行榜上,財會類專業也都處于領先地位,而對于會計電算化,九成單位都有長期需求,同時會計類科目也是各大院校爭相設立的科目,由于國內很多企事業單位都需要財會類人員,所以就目前形勢來看,會計類人才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的,但會計逐步形成電子化、計算機化,一些智能應用的飛速發展影響了人工會計,這對從事會計行業的人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雖然我們掌握了現在財會類就業發展的前景,但目前我國自主就業率還是不斷在下降,就業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差,自主擇業意識差,模仿意識強。由于很多大學實行擴招政策,導致金融會計類專業人數畢業生在逐步增多,在不少人才市場上,往往能看到高薪水、高待遇的崗位遭人哄搶,不少大學生并不考慮這個崗位是否與自己的專業相適應。針對此現象,筆者認為,國家各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增強職業規劃教育課在大學生課堂中的比重,增強大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強相關課程的安排能夠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和就業傾向,使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
(2)不能把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工作缺少現實性。當代大學生對于就業的理解與社會脫節,在就業觀中還摻雜著一些想象,與現實脫節。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高校應該增加一些實踐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需要的方向和特點對其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并增強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中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
(3)對自身要求低,就業觀念淡薄,努力程度不夠,抗壓能力差。正因為我們處在當今這個社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金錢,所以筆者認為,金融會計專業的學生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根據自身條件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不應盲從,要把握好理想與現實相結合這一準則,要擺正自己的心理,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加強創新教育,引進一些成功事例或典型,并開展一系列與就業有關的活動來激勵學生對于就業和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勇氣。
三、改革會計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措施
會計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涉及多層次、多領域,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共同協作來解決,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長久之計,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來創新思維,豐富經驗,提高專業熟練度,也要不斷加強改革。
(1)政府要不斷根據當前社會就業形勢來調整政策,使就業市場更加合理化。要解決會計類就業難的問題,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對一些特殊地區的學生和面臨就業的群體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學生就業。
在調節市場方面,政府也要加強管理現在的就業市場,為大學生的就業道路掃平一切障礙。各級政府與相關單位之間也要加強協調和溝通,推進種種有利于促進就業的政策,疏通各種渠道,保證就業暢通,使得就業市場更加完善。
(2)用人單位也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各單位在招聘人才的同時,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要僅僅為了提高單位的檔次而忽略了一些真正的人才,一味要求高水準、高學歷。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化的招聘人才,也要深思熟慮,建立完善的人才儲備機制,要相應地對畢業生和求職者進行管理和培訓,使人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更好地適應市場。
(3)各大高校也應該采取一些措施。要將培養專業能力放在首位。會計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想要讓畢業生能夠快速適應市場并快速地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加快對學生專業素質和水平的培養,要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打造應用型人才。
學校還要做好就業指導規劃,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對已畢業的往屆畢業生采取定時問詢方法,了解他們的就業情況,在發展學業的同時也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做到與企業聯動,利用企業為學校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也要收集好畢業生所在單位對于人才的反饋。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