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摘 要:產業園區對引領經濟結構轉型、產業集聚、帶動新技術創新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當下產業園在傳統的盈利模式下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如何保證園區持續盈利能力的新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產業園區;持續;盈利
一、概述
產業地產,它是指在新經濟和城市經營背景下,以產業為依托,以地產為載體,以實現效益的持續增長為目標,以工商業地產、寫字樓和經濟園區地產為主要開發對象,整合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綜合開發、集約化經營的新興產業形式。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產業園區建設隨著國內經濟發展也逐步成長,涌現出一批標桿企業,如華夏幸福、張江高科,中電光谷等,同時也有更多的開發企業因盈利模式定位不準而退出或倒閉。
產業地產開發建設目前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代表的研發型園區,第二類是以工業園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加工型園區,還有一類是種類紛雜的專業性園區。這些園區的盈利模式一般包括園區土地運營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租金收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等幾項主要內容;園區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產業技術性服務、產業發展性服務、生活配套性服務、園區運營性服務等幾項主要內容;園區金融投資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產業投資、專業性公司投資、產業用地的資本運作、現有物業(房產)的資本運作等幾項主要內容;園區模式輸出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生地開發、熟地改造、委托經營等幾項主要內容。
以上幾種模式并不是單一的,一個產業園區往往是多種模式共存。在以上模式中,目前國內大多數園區還停留在園區土地運營的傳統盈利模式,短期盈利大于長期盈利,園區開發企業面臨招商難、產業定位難等問題,稍有差池企業就會陷入困境。園區開發企業亟須尋找一個能使園區持續盈利的新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卻大力介入產業地產領域。據統計,國內排名前20的房企,目前一半以上涉足產業地產,包括萬科、綠地、富力、碧桂園、世茂、招商、綠城等,成立了專職部門,打造新利潤增長板塊。這些房企中綠地是以產業地產作為潤滑劑,投資產業基金;萬科是以項目租售收入、輕資產管理服務收益;招商是背靠招商局資源,開發租售、金融服務、產業+資本等相關業務;華夏幸福主要是通過土地一二級開發、“成本+利潤”補償、園區服務等方式來獲利;金科產是以產業嫁接地產,增值服務住宅。這些企業都是依靠自身資源優勢,通過整合,綜合開發、集約化經營。
知名企業在資源整合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大多數產業地產開發企業在資源整合上不具備上述企業的競爭優勢,那么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產業地產市場上分一杯羹,是企業面臨思考的問題。園區開發企業在開發園區時一定弄清楚自己的盈利來源是什么,短期盈利是什么,持續盈利靠什么。
傳統短期盈利模式一般是指園區土地運營,盈利點主要包括商業地產、住宅地產出售,這可以說是園區開發企業平衡現金流和利潤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政府的調控,比如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企業到當地投資,降低企業落地成本,地方政府往往會制定一系列辦法控制產業地產價格,確保企業合理利潤空間,同時要求開發企業自持一定比例物業,這樣一來開發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空間將受到巨大影響,招商進展緩慢。
傳統長期盈利模式一般是指土地增值、租金收入、園區增值服務、金融投資、模式輸出等。在這些盈利點中,土地增值、租金收入占比重較大,在這種模式下,園區企業入住率、成長率是影響盈利的關鍵點。企業招不進來,成長不起來,增值服務、金融投資都無從談起。現在很多園區開發企業也意識到這一點,提倡四位一體概念,即“園區+孵化器+基金+實體”,但是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
產業地產最核心的是招商,最難的也是招商,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園區持續盈利。如何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既能化解招商難題,又能達到園區持續盈利目標呢?
招商難在哪里,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錢”字。優秀的企業全國各地都在搶,園區招商優惠能給什么,無非就是免租、銷售折扣、送物業管理費等,這些優惠政策對企業來講吸引力太弱,即使費勁把企業招入住園區,其成長發展壯大與園區沒有任何關系,只解決燃眉之急,無法長治久安,也就是說園區沒有享受到企業發展紅利。
如何解決招商難題,同時享受園區企業發展紅利?這個問題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當然這里所說的政府支持并不僅僅是政府給補貼、給招商優惠政策、引入招商企業等。首先產業園區會給政府帶來什么,宏觀地講會幫助政府改善區域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微觀地講可以提高當地政府稅收。
二、優勢分析
如何支持,就是把園區作為一個納稅整體,定一個長期納稅目標,園區入駐企業每年納稅額超過當年納稅目標,政府返還其差額;園區入駐企業每年納稅額低于當年納稅目標,開發企業補齊差額。這個納稅目標可以是每年量化,也可逐年按一定比例遞增。
1.對園區開發企業而言,招商自主度更高,決策更快、力度更強
招商市場如戰場,機會稍縱即逝。優秀的企業不多,這些企業落戶沒有強有力的實力支撐很難落地。園區開發企業招商時可把精力放在產業龍頭企業上,尤其是一些產業鏈比較長的企業,一旦入駐可迅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其產生的效能將會是幾何級的增長。
2.園區開發企業與入駐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很多園區開發企業把企業招進來之后,萬事大吉,入駐企業成長發展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入駐企業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辦公而已。采用園區納稅整體模式可以使園區開發企業與入駐企業形成共同體,園區開發企業時時刻刻必須關注入駐企業發展,通過自己的資源幫助入駐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對入駐企業而言也是樂意看到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攜手解決就會多一些勝算。
3.享受園區企業發展紅利,提供穩定持續的盈利模式
入園企業的發展成長為園區提供了優質的投資項目來源,園區后續的天使基金、VC、PE等資本在園區可以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通過資本運作為入駐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保障,同時也可使資本獲取更大收益。入駐企業的發展強大也為園區提供了大量的稅收,為園區實現整體稅收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為園區模式輸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園區模式輸出中,委托經營主要是指受地方政府或其他運營主體委托,運營其地域內的園區,具體運營模式因地制宜,但是園區納稅整體模式可以為其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推進產業園開發的相關建議
園區納稅整體模式可有效解決招商和園區持續盈利問題,要采取這種模式對園區開發企業要求較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合理制定園區整體納稅目標
這個是園區開發企業最難把握的,制定低了,當地政府不愿意;制定高了,園區開發企業承受不了。納稅整體目標制定一定要綜合研究產業發展方向、應用前景、產業集聚形成、國家宏觀政策、金融政,還有入園企業自身內部控制、成長速度,財務狀況等。
2.專業的園區運營隊伍
園區運營必須有一個強有力專業的隊伍,因為入園企業第一手資料,包括入園企業每月的用電量、招聘人數、工資發放是否及時、納稅金額等原始資料由運營人員負責,這些數據的真實翔盡為使基金、VC、PE投資決策會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企業的困難需求也要第一時間掌握,為后續行動提供信息保障。
3.要有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
不管是園區開發企業還是入園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不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就會產生各種經營隱患,最終威脅到企業生存發展。為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或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種資源來整合化解,包括成立園區發展基金、專業咨詢公司、行業知名專家顧問機構等。
四、結語
以上是對園區化解招商難、提供持續盈利模式的一些淺薄看法,不同地域不同專業園區情形各不相同,園區開發企業訴求也不盡相同,各家產業園區的建設經營各有側重,收入來源比重不同、各具千秋,但從園區收入構成和比例額度上,不難看出園區的經營定位和運營能力。企業選擇園區時,可關注園區的盈利模式與主要收入來源,因為這預示著入園企業所能享有的創業成長環境與綜合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2014-2018年中國產業園區盈利模式分析及發展現狀深度研究報告.
2.王亞輝.產業地產7種盈利模式.中國房地產,2015(32).
3.龔永育.學習借鑒香港經驗提升貴州產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遵義日報,2013.
4.李霂軼.產業地產以“輕重并舉”推園區轉型.中國企業報,2016-1-18.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