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希
摘 要:隨著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不斷發展,青年教師成為新進教師的主力部隊,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與青年教師的實際實踐能力較弱之間的矛盾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在探討青年教師和應用型本科院校特點的基礎上,從學校層面、院系層面及教師自身的層面上就如何提高青年教師實踐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人才興國、科技興邦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高速發展,學生入學普及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參照毛入學率的高低將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這一過程劃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毛入學率在15%以下,屬于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為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階段;毛入學率為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階段。依托這樣的發展階段的劃分,我國高等教育在1999年已經跨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與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大相匹配的是本科入學人數也在大量增加,為實現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由此我國開展了新一輪的高校布局結構調整。2000年,國家先后批準設置了10所師范類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走上了迅速發展的道路。
所謂新建本科院校,即開始本科建制時間距離目前較近的一批普通高等學校,約定俗成,這類院校通常是指1999年開始,經教育部批準,通過不同組建方式,最終實現“專升本”,并以本科為主高等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它們是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而生,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一類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對教師要求的特殊性:首先,其必須具備扎實的本專科知識及一定的教學能力;其次,其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知識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實踐能力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而隨著大量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增加,又引發了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教師資源的不足首當其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質是新建本科院校,因此想吸引大量有學歷、有經驗的老教師不太現實,因此剛畢業的研究生此時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最佳選擇。大量應屆畢業生流入應用型本科院校使得青年教師人數急劇上漲,而青年教師所帶來的巨大矛盾是不容忽視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而青年教師大部分處于剛畢業或是畢業不久的狀態,實踐能力本身也不強,又如何去教育學生。因此,鑒于實踐能力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占地位之重,研究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使其盡快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堅強支柱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特點
1.青年教師的優勢
(1)學歷層次高。隨著大眾教育的發展,不僅本科人數急劇增多,研究生教育也相應快速發展,研究生人數增多,就業方向更加廣泛,各大高校都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教師,他們自學能力普遍較強,思維活躍,普遍是第一次就業或者第一次從事教育行業。
(2)工作熱情。由于青年教師普遍處于事業的起步階段,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模式都處于模糊狀態,對于與學生的相處及教育方式也處于摸索階段,因此,青年教師對于工作有著更強烈的求知欲與熱情,同時,青年教師的年齡普遍集中在25―28歲,處于記憶力及創新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在飽滿的熱情動力下,他們無論是在理論教導或與學生交流中都有著極佳的優勢及良好的可塑性。
2.青年教師的劣勢
(1)缺乏教學經驗。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既是老師的基本職責,也是老師的立身之本。然而,高校的青年教師雖然有著高學歷,但是大部分屬于非師范類生,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的培訓和指導,他們只能一邊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一邊探索何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這樣的探索式教學方式進程緩慢、成效甚微。
(2)科研能力不足。雖然青年教師在研究生期間有做過科研,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與其說是做科研,不如說是被動地完成導師和學校布置的任務,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無法真正地做學術,因此科研能力有限。而且,剛進入學校的青年教師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教學上,無法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探索學術能力,雖然在此時有熱情和主動性,但是卻由于剛進入學校,對課題申請等的運作模式和切入點不夠熟悉,無法較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研方向。
(3)實踐能力較弱。青年教師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或工作時間不長的非應屆生,在校期間主要研修的是理論知識而非實踐能力,大部分老師甚至從未進入企業工作過,這就造成了青年教師理論知識較強而實踐能力較弱的局面,而應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三、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策略
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是勢在必行的,但是這種提高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結合學校,院系和教師自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學校層面
(1)逐步提高對新老師的實踐能力要求。提高對新老師的實踐能力要求,不僅指的是提高現任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指提高對未來新教師的準入標準,務必將實踐能力作為考核選項之一,使青年教師在剛開始就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
(2)加大“校企合作”,鼓勵專業老師定期進企業實踐。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加大“校企合作”,為青年教師提供平臺,專業老師定期進入企業實踐,首先,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其次,可以將實踐結合教學和科研,加大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轉換,最后,科研的成果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指導和技術性的支持,最終實現企業和高校的共贏。
2.院系層面
(1)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應用型高校必不可少的是各種實訓基地,這些實踐基地雖然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而建,但同時也是老師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方式之一,學校應當鼓勵老師利用實訓基地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
(2)加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培訓,鼓勵參加實踐技能競賽。單靠教師的自身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提高肯定是不夠的,學校可以定期請各專業的工作人士對老師的實踐能力定期進行培訓。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各項實踐技能競賽。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對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具有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其他參賽者的較量查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未來的努力方向,也為將來帶領學生參加各項實踐競賽打下基礎。
(3)加強對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機制。如何讓之前的建議穩定而持續地實施下去,最關鍵的在于加強對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機制。學校需對教師的實踐能力進行定期考評,并將實踐能力放入職稱評選的條件之一,使青年教師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3.教師層面
積極配合學校和院系,主動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對于教師本身,閱歷的不足以及實踐能力的匱乏會使得他們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束手束腳,受限于書本上的內容而無法將知識進行擴展和生動化。一方面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覺得乏味,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得教師自信心受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主動配合學校和院系,積極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并努力將書本上的內容與實踐結合起來,加入教學及科研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李定春.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專任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以湘南學院為例.教育現代化,2015(17).
2.劉雨,張曉旭.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研究.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3.肖懷云.轉型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物流科技,2015(2).
4.周波.教學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究.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4(3).
5.吳長法,鄔旭東.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與青年教師發展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5(6).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