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銘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又伴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中國和印度作為發展中大國應該在為兩國人民謀福利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兩國合作的潛力,提升經濟貿易合作的水平。雖然在貿易進程中會出現諸多問題,但是通過增強交流互信妥善處理問題,相信中印兩國的貿易能夠實現共同發展、互惠共贏。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國;印度;貿易發展;貿易摩擦
一、引言
回顧歷史,中國和印度都是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F階段,中國和印度都是處在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也都是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經濟體。新時期我們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與世界其他各國的合作促進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展望未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又伴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印兩國的合作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實現中印合作的前提是要摒棄零和博弈思維,開放合作,這樣中印的貿易道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從而實現真正的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的目標。
二、中印貿易發展現狀
通過數據分析會發現,中印兩國的貿易還是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2015年,兩國貿易設立了10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但數年來雙邊貿易基本維持在700億美元左右。盡管距離既定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兩國正在運用智慧解決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貿易以及中國對印度的投資的進一步增長。中國和印度互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盡管經歷一系列波折,2017年兩國貿易額依然達到845.4億美元,這對中印兩國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中國已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國在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
盡管印度已經推行了很多年經濟改革政策,但其仍然是內向型經濟,整體的對外開放程度依然較低。印度除30%左右的制成品處于平均關稅,印度對其他進口商品依然維持一系列的額外收費,各種非關稅措施錯綜復雜,貿易爭端立法不規范,解決爭端的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來印度關稅已陸續下調,但仍居較高水平。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影響中印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兩國期待擴大貿易關系,在積極尋求在新興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增加自身分量。只要中國和印度努力維持和提升兩國當前經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兩國就會通過協商達成一系列互惠協議。所以,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印貿易關系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中印貿易存在的問題
1.貿易發展不平衡加劇
新時期,中印貿易雖然有較大的突破和發展,但是由于貿易結構的長期不合理導致的貿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嚴峻。從進出口商品結構來看,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以初級產品為主,其中礦產品和農產品占對中國出口總額的50%以上。而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以機械制品、化學制品、金屬制品、纖維及紡織制品為主。印度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多為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出口到印度的產品主要以較高附加值的工業制成品為主,這種進出口產品結構決定了印度產品在中國占有有限的市場份額,也易產生貿易逆差。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迅速擴大的中印貿易赤字問題,貿易不平衡問題將會給兩國的經貿合作帶來阻礙。
2.貿易互補弱化趨向競爭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新興經濟體,而且都是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這使得兩國都有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優勢。所以,兩國在很大程度上勢必利用各自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此外,由于兩國的發展起點不高,所以兩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工業化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隨著兩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不斷進步,兩國的貿易的互補性會逐漸弱化,轉而會在國際市場的很多領域進行競爭,從而容易影響兩個發展中大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 貿易摩擦不斷發生
近期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尤其是部分國家采取逆全球化的做法,不顧世界其他各國的反對執意對我國的商品加征關稅。貿易摩擦處于風口浪尖的時刻印度宣布對來自中國的二甲基甲酰胺、對間亞苯基二甲基―4―磺酸、亞麻紗、銅版紙、平底鋼輪等發起反傾銷調查,產品范圍涉及化工、紡織、造紙、鋼鐵等行業。印度一直是世界貿易組織中反傾銷措施的活躍使用者,據商務部統計,自1994年至2017年8月底,印度一共對中國發起212起反傾銷調查。我國商務部也及時敦促印方應謹慎、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開展調查,避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影響雙邊貿易正常發展。
4. 中印的政治互信有待加強
在國際社會交往中,政治互信是開展經濟貿易的基礎條件。以至于由于總體上兩國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缺少了解,了解不夠就會產生誤解甚至是誤判的可能。政治互信水平不高勢必也會對中印兩國的各經貿領域的合作產生消極的影響。
四、增進中印兩國貿易合作的建議和措施
1.市場開放與對外投資并行
中印之間存在貿易不平衡問題,這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中國愿意為印度產品拓展中國市場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希望印方能夠調整國內產業結構能夠提供適合中國市場且有競爭力的產品。印度應積極尋求并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產品種類,以縮減正在擴大的印方逆差。中國的國內市場是巨大的,印方可以抓住機遇占到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不僅有利于雙邊貿易的平衡發展,還有利于雙邊經貿合作持久、深入發展。
二是增加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這樣可以讓貿易的天平向印方傾斜,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技術、人才、資金、經驗等方面的優勢,能夠為改善印度的基礎設施提供幫助,如國印度能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加便利條件,就能夠吸引更多中國企業來印度投資。打開合作大門,以市場經濟手段擴大貿易市場。從而不斷減少貿易的不平衡問題,最終實現合作發展、互惠共贏。
2.增加貿易互補性合作
從整體的發展水平來看,中國和印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中國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幾十年中在吸引外資、對外貿易的同時積極走出去的戰略,使我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反觀印度,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在吸引外資方面處于不利地位,整體對外投資的水平也不高。所以,從經濟發展水平上看,中印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中國的第二產業的發展相較印度有較大的優勢,印度的IT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相較中國有一定的優勢,這種產業發展的差異決定了貿易的互補性,所以中印兩國應該加強互補性貿易的合作,各自發揮自己產品和技術優勢通力合作,從而使中印貿易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3.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大國,又同為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和印度應該共同維護開放自由的多邊貿易體制,而不應將目光關注在貿易保護上。著眼未來,中印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新興經濟體,都可以在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中印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有著巨大的潛力。
雖然在經貿合作中貿易摩擦在所難免,但是在國際組織框架內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問題才是可取之道。如果兩國一味進行貿易爭端而不采取加強對話協商來解決貿易摩擦問題,就會使問題更加復雜化,不僅有悖自由貿易的合作理念,也會影響兩國貿易的積極發展。所以,兩國應該共同努力為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這樣能夠減少產生貿易摩擦,從而實現兩國的互利共贏。
4.加強各界的交流合作
雖然中印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兩國的智慧去妥善化解分歧。兩國應該進一步加強政府間的交流互訪,為經濟界等各界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礎。同時鼓勵兩國的民間交流,讓兩國的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兩國的情況,這有利于提高兩國的互信水平?;バ懦潭鹊奶岣吣軌蛴行Т龠M經貿合作的順利開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兩國的貿易水平。
五、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雖然中印兩國貿易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貿易摩擦凸顯,但是中印經貿合作仍然保持上升趨勢。同時,中印兩國應該抓住機遇通力合作,妥善處理合作過程中的問題。深挖兩國的合作潛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合作發展環境,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的各層次的交流,從而使經貿合作再上一個臺階,實現共同發展、互惠共贏。
參考文獻
1.杜秀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貨物貿易結構分析:2002―2014年.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6).
2.沈開艷,許志樺.印度經濟分析―中印比較視角.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3.田豐.中印經貿合作前景展望及政策建.國際經濟合作,2014(10).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