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軍
當前是我省農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的關鍵階段,發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在深入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建設和推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農產品品牌的一種重要類型。是以一定優勢農產品生產地域范圍為基礎,區域內相關機構、企業、農戶等共同所有或使用的品牌經營模式,其特點是具有區域性和公共性特征,契合了農產品品質依賴地域自然條件要求的特點,對于統一管理區域內農產品品種品質,管理、經營地域農產品品牌,提升地域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種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注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33個,其中有42個農產品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五常大米、慶安大米、九三大豆、東寧黑木耳被評為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我省是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綠色有機產品、高品質食品、乳制品和畜牧產品產業,積極鼓勵、扶持龍江農產品企業開拓全國市場,五常大米、寒地黑土、北大荒等龍江品牌已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經營和推廣對于龍江農產品打開全國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整體生產經營效益起到了重要帶動作用。
實現產業振興必須立足于提升產品質量,抓產品質量必須要樹立品牌。農產品質量具有隱蔽性,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不能通過直觀感受分辨農產品真實質量,這就造成在市場流通中消費者只愿意按照農產品質量的平均預期水平承擔價格,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也沒有為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投入更高成本的動力,在優質農產品沒有有效標識的情況下,很難形成高品質、高價格、高效益的良性互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品牌展示、推介活動,發揮農產品品牌在提檔、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具有公共屬性,對于地方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引領帶動作用,政府應加大投入,通過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開展統一的品牌設計推廣、為企業培養相關管理人才等方式,塑造龍江農產品品牌的整體形象。
我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大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到2020年,爭取每個縣(市)重點培育發展1-2個立縣特色支柱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必然選擇,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載體,吸納、凝聚本地域農產品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傳承、文化傳統長期形成的產品品質、質量、口碑、信譽等多重競爭要素,有助于縣域特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發揮縣域經濟發展的潛力。
各縣(市、區)應充分認識到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關鍵作用,將打造本地優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作為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縣域經濟增長極的重要抓手。健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組織領導體系,各地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要將品牌建設作為工作重點,落實政府在區域品牌建設中制定規劃、推動布局、制定標準等主體責任。完善鼓勵龍頭企業品牌建設的政策體系,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資金獎勵、配套服務、技術支持等方式,推動農業企業品牌發展。加強品牌監管,建立完善品牌建立推廣機制,嚴厲打擊冒用、超范圍使用區域公用品牌的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公信力。
(作者系黑龍江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