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華 黃燦
[摘 要] 新形勢、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思想下,智慧校園的構建已經成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點內容,也成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創新的客觀要求。在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實現校園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以多元化教育教學環境下的高校智慧校園構建為中心,對智慧校園構建的相關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 鍵 詞] 智慧校園;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69-01
智慧校園的構建是建立在信息化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是校園建設的重點,也是校園改革、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校園的構建過程不僅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引入,同時也是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思想和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引入。在當前多元化、開放式的教育教學環境下,智慧校園的構建是實現校園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素。
一、智慧校園構建的基本原則
智慧校園的構建是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據,是一個集管理、高速率、可控制、多元化、開放性和資源完善的網絡體系。在提高教學服務質量、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教學體制建設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信息時代下的產物,智慧校園的構建需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可用性原則、可靠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建立一體化的校園網絡系統和一卡通的校園平臺,實現對學生生活學習管理的一致性和一體化。同時,智慧校園的構建必須是建立在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上,樹立發展的構建觀,不斷強調智慧系統的優化、更新,真正實現數字化智慧校園。除此之外,還要全面落實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一方面要保障信息采集的真實性、可靠性,信息的安全性、穩定性,提高對運行風險的防范性和控制性,避免信息的泄露、破壞。另一方面,智慧校園是對校園各方面資源的整合優化,是為了增強校園的發展效益和經濟效益服務的,經濟性原則是智慧校園的基礎性原則,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重復建設,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
二、智慧校園構建的基本特征
智慧校園是基于新理念、新技術下發展的,是對教育信息化的一種改革和創新。是物聯網、云計算、社交網絡與移動技術等新興技術與校園建設高度融合下的產物,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繼承與發展創新。主要應用的關鍵技術包括:環境感知與物聯網、云平臺對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移動互聯與應用、學習協作及社交網絡。是各種技術相互融合下發展的“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實現對校園環境的優化管理和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較強的感知能力。(1)對現實環境的人或事進行感知。(2)通過建立好的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對服務對象一般規律以及發展趨勢的準確、科學的預測。
(二)改變以往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通過對高速多業務的網絡體系的應用,提高資源的整合性和優化性,提高數據與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率,增強信息的共享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加強對信息化平臺的精細化管理和集約化利用,進一步保障信息資源利用和存儲的規范性、組織性和系統性。
(三)在“大數據”理念依據下,提高度信息資源的推薦與挖掘,增強信息資源的可靠性、可用性、全面性和準確性,為實現智能化的決策與管理提供信息依據。
(四)智慧校園的構建為開放性、多維度的學科空間與科研空間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系統依據,而且為多模式下的學習環境與科研環境的發展創造條件,有效推進智慧校園數字化、長遠化、智能化、個性化、開放化的發展。
三、智慧校園的構建策略
從整體規劃上來看,智慧校園的構建主要包括學校活動設計的智能化、資源整合和推送的智能化、系統業務以及各項數據展現的智能化、校園平臺構建的智能化等方面,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學和校園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智慧校園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強調對教學教育質量的改善和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
(一)增強信息化的協同心和凝聚力。目前智慧校園的構建已經成為現代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對信息化教育的認知程度和科學定位,構建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提高信息管理部門的管理、監督與統籌規劃能力,全面落實校園智慧化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還要重視對信息化資源的整合優化,調動各方面資源的協調配合,增強智慧校園構建的整體性、協同性。
(二)促進學科與科研工作的結合。智慧校園構建作為一門綜合性技術的應用,是建立在信息化技術與教育高度融合下發展的。在具體建設中,應強調學科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中的優勢性,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為構建符合本校園發展特色和規律的智慧校園奠定基礎。
(三)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智慧校園應用的核心。智慧校園在本質上是對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同樣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智慧校園應用的核心,是確保智慧校園構建的可行性、有用性的客觀要求,也是智慧校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點。
除此之外,在智慧校園構建過程中還要強調師生的參與、反饋和創新能力,注重技術與應用的相互融合,使智慧校園的構建真正意義上為提升校園系統運行質量和效果服務,為優化教學和管理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應用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旭浩,耿玉菊,魏連秋,等.基于新信息技術的智慧校園構建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5(16).
[2]張翠紅.基于云平臺的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研究初探[J].職教通訊,2017(6):71-73.
[3]楊祥來,馬鳳霞,喬磊,等.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國網技術學院智慧校園設計構想[J].國網技術學院學報,2015,18(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