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 要] 警務英語是一門比較有特色的英語課程,在警校課程體系設置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警務英語教師是警校英語課程的主要承擔者,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其職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基于此,分析了警務英語教師面臨的職業困境,進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 鍵 詞] 警務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困境;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89-01
警務英語教師是警校英語課程的主要承擔者,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來伴隨著競爭的加劇,其職業發展面臨不可避免的困境。目前學術界關于警務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研究相對減少,現行的英語指標評價體系不健全,嚴重影響到警務英語教師職業的發展。為此,有必要對警務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進行研究,以便可以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警務英語教師面臨的職業困境
警務英語是一門比較有特色的課程,對英語教師有比較高的要求。然而,當前許多警務英語教師普遍面臨心理、工作等方面的困境,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困境
職業發展是英語教師適應警務英語專業特色以及警務英語改革而不斷發展的需求。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當前警務英語教師能否適應學校需求、達到自己職業發展的目標,始終是他們所思所想的。久而久之,長期的職業壓力就可能為他們增加壓力。比如說教師評優、申報職稱等,特別是申報職稱,職稱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職業發展,競爭也非常激烈。科研能力在職稱評定中占有比較大的分值,無形中增加了警務英語教師的科研壓力,最終會轉化為教師的生存壓力和職業發展壓力。
(二)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工作壓力
警務英語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警務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課時量大、任務重的問題,不少中青年教師執教之初就滿負荷乃至超負荷工作,時間和精力難以分散出來投放到科研上面。警務英語作為一種特色英語,需要結合其專業有針對性地施教。然而,當前英語教師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的教師,而接受過警務英語訓練和具有相關背景知識的英語教師少之又少,這就致使許多教師沒能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同時,警務英語教師基本都是重復性的上課,每年基本都是采用同樣的教案和教材,長此以往,也會導致教師的教學興趣和熱情的衰退,教師身心受到嚴峻的考驗。
(三)教師結構性過剩引發的職業困境
近些年來,伴隨著警務院校學生的減少,加之,學校不斷引進高層次英語專業人才,英語教師存在結構性過剩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專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但是由于長期從事單調的重復課程教學,原有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卻難以直接勝任。而高層次人才對現有警務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因為高層次專業人才會占用職稱指標,而其他英語教師就減少了一次聘任的機會。結構性過剩引發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構成挑戰。
二、警務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警務英語教師面臨的職業發展困境,嚴重影響著英語教師的情緒,影響教學質量。針對當前警務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筆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目標追求與服務之間需要合理調節
教師是一個服務性比較強的職業,應當為學生提供符合發展需求的服務。警務英語教師需要認清警務英語特色,需要結合專業定位,提升自己職業發展能力。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在追求職業發展中需要合理調節個人利益與學生服務之間的矛盾。既要考慮其物質生活能否通過從事教學活動和研究工作得到保障,也要考慮其精神生活能否通過傳播知識和創造知識得到滿足。如果目標追求過高,而實現目標的條件有所局限,就會給教師增加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警務英語教師需要調節目標追求與學生服務之間的矛盾。
(二)警務英語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授課能力
面對當前日趨激烈的競爭,警務英語教師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要針對警務英語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選擇授課模式。教師的授課方式以及授課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師職業發展。為此,警務英語教師一方面需要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以及與警務英語相關的知識,借助互聯網技術,借鑒并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警務英語教師必須參加一些國家級、省級教學比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打破職業發展局限。
(三)學校需要完善職稱評定和教師評價體系
職稱評定和教學評價關系到教師的職業發展,當前許多高校以課題或論文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標準,這會使教師將大量時間用在論文科研上,而教育設計、教學能力的提升方面則會受到限制。為此,學校需要打破唯資歷和論文科研的評價體系,重視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因素分析[J].外語研究,2010(2):40-45.
[2]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5):4-11.
[3]周燕,曹榮平,王文峰.在教學和互動中成長:外語教師發展條件與過程研究[J].外語研究,2008(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