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倩
近年來,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特殊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高校輔導員,身知崗位的重要性,特殊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是發展好特殊教育的根本。特殊學生的學習、生活、性格、就業等需要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對殘疾學生的人生規劃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就業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特殊學生的管理中,更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改善殘疾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殘疾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根據學生的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對策,堅持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相結合,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觀念,立足于殘疾人的社會需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1 特殊教育的概述
特殊教育主要是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是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和智力殘疾學生(部分學生還患有自閉癥或孤獨癥),還有一些屬于多重殘疾的學生等。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是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同時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增長知識、掌握技能、養成良好習慣,適應社會,自食其力,上為國家解憂,下為家庭解愁,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
從本人從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特殊教育學校服務對象大多是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和智力殘疾學生特點,結合一線工作經驗,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研究成果從實踐中來,反過來再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研究,力求探索出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挖掘潛力、補償缺陷,創建為殘疾學生終生負責的特教校園文化,培育以關愛為主旋律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創建以博愛奉獻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2 高校特殊學生群體管理的現狀
2.1對特殊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特殊學生群體在高職院校的比重很小,因此,從學校到輔導員均對特殊學生群體的管理重視均不夠,沒有出臺相應的針對特殊學生群體管理的相關政策及管理辦法。這導致輔導員在管理班級時,只著重對整體班級的管理而忽視了對特殊學生群體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2指導思想不明,人本理念欠缺
目前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提倡“以人為本”,但是并沒有真正把殘疾學生這一群體納入正常的教育秩序中,使殘疾學生的管理處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全納教育”理念提倡關注所有學生的需求、學習和參與,關注集體,關注合作,而殘疾學生作為普通高校里的一名成員,應該受到關注,他們的需求應該得到重視。顯然,當前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這方面的理念是十分欠缺的。
2.3特殊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認識理念上不到位
目前盡管國家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等很多法令性文件,但部分人還存在著歧視殘疾人,無論升學就業上還是在公共服務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不公正待遇。我們應該認識到殘疾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殘疾人的“殘疾”并不是殘疾人的身體缺陷造成的,而是整個社會為他們所提供的公共設施條件還不夠。試想如果大部分人都存在視力障礙,那么盲道就會遍及大街小巷,各種設施上的殘障設施完好無損,那么盲人出行必將暢通無阻。一個國家的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會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所以為殘疾人提供優質的受教育氛圍非常重要,特教學校的一切設施、教師配備、課程設置、課外活動等都必須根據殘疾人的特點,盡最大努力滿足殘疾學生的需求,營造良好的、適合殘疾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為學生終身負責的受教育氛圍。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3 高校特殊學生群體管理的對策
3.1輔導員老師要關心到每一個“特殊的學生”
為特殊學生群體建立詳細、動態的檔案是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不僅應該是學生的管理者,更應該是學生的好朋友。因此輔導員應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多談心。通過深入宿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傾向,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面臨困難。作為輔導員,首先,我們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和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并進入學生中。當我們進入學生心里的時候,學生們會敞開心扉,在任何困難中第一次找到輔導員幫助。特別是對于特殊的學生群體,建立定期的宿舍談話和訪問制度更為重要。隨時跟蹤特殊學生群體的發展趨勢、心理變化和思想變化,關心特殊群體從點滴開始。
3.2注重以人為本,提升缺陷的幸福感
為了緩解殘疾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殘疾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校要經常組織娛樂活動,如唱歌、下棋、乒乓球、趣味運動會等多多種活動。
針對不同學生,學校應該聘請心理咨詢專家對殘疾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指導,幫助殘疾學生調整心態,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學校的殘疾女同學,應該邀請專家醫師作健康知識方面的講座,了解女生的發育與疾病預防和治療等問題。每年要組織一次學生體檢,要用心培育好“特殊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在教育中,輔導員老師更要以人為本的公平對待每一個“特殊學生”,因為輔導員老師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學生進步的動力,“讓殘疾學生能夠忘記自己身體上的缺陷,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學生生活中,享受到與同齡孩子的幸福感。”是這個需要每一位特殊學校的輔導員老師去努力、去學習。
學校要為特殊學生設置專門的兼職崗位、愛心崗位等,讓殘疾學生選擇他們所喜歡的崗位,這樣更能激發殘疾學生的工作熱情,讓殘疾的學生去崗位上兼職工作,在工作中實現自我的價值、體驗到工作中的快樂,從而激發殘疾學生的自信心,對自己的生活才能更有夢想。
3.3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
雖然學生身有殘疾,但殘疾不是殘疾人本身的過錯,他們不應該是生活中的弱者,他們應該比我們更有權力來享受這個社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特殊教育學校正是他們初步了解這個世界的窗口,也是架起一座讓他們能夠和我們溝通的橋梁。
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以關愛為核心,以服務為基點,充分體現其人文關懷的特點。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生理上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在學習、生活、活動等方面有著這樣那樣的困難,是需要特殊關愛的弱勢群體。要在輔導員中大力進行“愛”的教育和實踐,使輔導員具備大愛無疆的胸懷,擁有大愛無痕的細膩,形成時時處處想著學生、點點滴滴不忘學生的習慣,努力營造“特殊學生,特別關愛,特殊教育,特別奉獻”的良好氛圍。
要建立健全符合不同類型殘疾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教學、活動、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設來保證學生在學習上得到科學有效的指導,在生活上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在活動中得到全面積極的參與,在心理上得到細致入微的疏導等這些都離不開輔導員老師的幫助。特殊教育學校文化建設一定要把關愛學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努力體現“一切為了殘疾孩子,為了殘疾孩子的一切”的辦學理念。
總之,高校學生管理的特殊群體越來越受到重視,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特殊學生管理的難度,作為輔導員,首先要了解特殊群體學生,其次,輔導員應該在管理特殊群體中安排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來協助,最終目的是更好的促進特殊群體的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