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是一個優秀輔導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這也是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并且保證學校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基礎。
所謂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員,理應遵守的與職業相關的道德規范。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即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所需具備的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素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者,是能夠真正接觸到學生的第一人,他們具有的良好職業道德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1 高校輔導員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多元。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及承擔者,在此過程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工作實際,對輔導員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全面。而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培養,就是在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一方面它體現了輔導員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需要;另一方面對于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維護高校內部的安全穩定有著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當今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一般都表現出個性要強,內心脆弱,缺乏合作意識,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又存在逆反的心理。大學時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尚在形成;大學生雖然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認知能力,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沒有集體觀念,這些問題勢必導致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輔導員具有更好的個人能力以及職業道德品質去迎接挑戰。因此,高校輔導員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對于開展學生工作非常重要。
2 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眾所周知,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多且雜,從學生的衣食住行到健康安全都是輔導員的工作;既要引導學生的思想、保障學生的生活,還要守護學生的心靈、督促學生的學習;總之就是學生出現任何問題都要管,24小時待命,這樣長期持續下去容易使人倦怠。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普遍存在著職業信念感降低、心理素質有待完善、工作熱情減退等職業道德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的后果是輔導員在對學生教育和管理時缺乏激情和主動;情緒控制能力較差,面對突發事件沒有平穩心態,無法冷靜面對,處理事情往往帶有個人情緒,缺乏應對能力;更不用說工作方式創新。如此種種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的不良影響可想而知。
輔導員作為接觸學生最多的人,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存在于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良性的情緒狀態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據研究,學生群體里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以至于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很多均與學校中不良的師生關系密切相關,而輔導員的教育理念與人格道德則影響著這一關系的建立。由于心理發展的不成熟以及認識水平的局限性, 大學生對來自輔導員的評價和態度較為敏感;他們對輔導員的影響有著很強的易感性。也就是說,輔導員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度、所做的評價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和認識。鑒于此,如果輔導員自身擁有較為完善的人格、高尚的職業道德,能夠抱持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處理問題,那么師生之間的不良關系將會大大減少;如此學生被給予正確的引導,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發展。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絕對的職業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先天性不足。因此,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自我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努力學習心理輔導的方法與技術;科學教育和引導學生,促進其健康成長成才。
3 弘揚輔導員職業道德 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
3.1修身表率,潤物無聲
輔導員作為德育工作者,其工作是一種“以心育人、以人育人”的勞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幫助學生。輔導員良好的職業道德會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不僅在育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學習的風氣。事實上,我們往往看到知生愛生、道德品質高尚的輔導員更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尊重;而少數濫竽充數、唯己私利、缺乏職業道德的輔導員不僅會受到來自學生的質疑,工作成效也不高。得到學生認可的輔導員在工作中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影響、鼓勵學生享受大學生活;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對輔導員自身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這種良性循環是輔導員良好職業道德的價值顯現,它拉近了師生距離,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觀念,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非常重要的工作。輔導員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通過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創新工作模式,改變枯燥單調的傳統方式,讓心理健康教育沁潤生根,也為干預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做好準備。
3.2積極關注,及時干預
大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發育的敏感時期;他們擁有自己特有的觀察、思考方式,同時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和影響;也會由于挫折和失敗而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和行為沖動。對此,高校輔導員更應該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學生搭建平臺,讓他們能夠通過有效的傾訴和合理的疏導化解不良情緒,避免升級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之外也應對心理問題學生全面了解,重點把握。輔導員必須切實加強與心理問題學生的溝通對話,除了學生本人,還可以從其朋友、室友、班干部等了解情況,還要及時與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總之,從其本身和周圍入手最終找出心理問題的根由。與此同時,輔導員要注意及時將事情進展反饋給學生監護人以及分管領導,必要時尋求幫助;另外要做好工作記錄。根據以往經驗來看,輔導員面對的學生群體數量龐大,因此選好學生干部輔助自己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輔導員可以在班級內部選擇心理素質過硬且富有責任感的學生擔任心理委員,鼓勵他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負責觀察班級同學心理健康狀況,出現異常務必及時匯報。
3.3用心服務,誨人不倦
隨著高校管理理念的提升,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轉變為服務與被服務,而不再是管理與被管理。當服務成為學生工作的主題后,師生關系日益平等,這更易于和諧向上的教育氛圍的形成。理念的轉變帶來了行為的變化,輔導員不再只是獨自制定規則,而是引領學生共同參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發布者,而是平易近人共進退的朋友。學生心理上不再畏懼老師、行為上不再疏遠老師,師生間的鴻溝逐漸消除。在這樣的狀態下,當老師得知學生違紀時,不再是一味粗暴苛責,也不會突然情緒失控;而是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詢問原因,讓他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下次不再犯。每當這時,學生的心門便會悄然打開,心里的隱痛也更容易顯現;輔導員的關懷也就更容易精準地到達學生最想要的地方;而被刻意隱藏起來或尚在萌芽狀態的心理危機就可以更好地遏制住。
4 結語
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行業以及從業者的發展都至關重要。輔導員只有充分認識到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才會真正重視和利用它來支撐日常工作;并將其內化為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個人魅力,感染每一位學生,擁抱每一位學生。如此,幫助心理問題學生的成功率會大大增加。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