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華
課堂教學無小事,處處留心促成長。事情發生在七年級(1)班的一節習題課上,學生遇到這樣一道選擇題:(2016山東泰安中學)大學生閆某與朋友王某掏鳥窩,并售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犯非法獵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2015年5月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年半和10年。這警示我們( )①要珍愛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②要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③傷害小鳥是犯罪行為,必然要承擔刑事責任;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有價值。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對于選項③爭議頗大。如:傷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是犯罪,但傷害像麻雀、燕子等小鳥應該不構成犯罪;傷害小鳥的不一定是人類,生物鏈頂端的生物也會傷害小鳥,難道處于生物鏈頂端的生物也構成犯罪嗎?那應該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學生們一時做不出正確選擇,目光齊刷刷地向我射來。
那時那刻的我雖還算淡定,但的確對“傷害小鳥是否構成犯罪”不敢妄下定論,因為我對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規定知之甚少,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解釋;那時那刻的我雖然對個別學生標新立異的回答頗為贊賞,也不由得蹙眉深思。一是初一學生的法律常識比較欠缺,對某些法律知識一知半解;二是當教材配套的練習題超越學生的知識范圍時,往往是答題經驗勝過嚴謹的求實、求知、求證;三是當前學校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法律素養與社會的需求差距甚大,往往對法律作片面的解讀。通過學生課堂反應引發一些思考。
1 新時代的學生,愛鳥護鳥遵紀守法
上述練習題中“售賣燕隼”的結果,想必不只是當事人閆某與王某意料不到,恐怕有許多人也云里霧里。然而,必須厘清的是,閆某與王某之所以被刑拘,是因其觸犯了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并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傷害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勢必會觸犯法律,那么傷害小鳥是違法行為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咱們常見的山雞、野鴨、雁、燕等很多野生鳥類都受保護,連以前被稱作“四害”之一的麻雀,現在也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既然受到法律保護,那私獵這些鳥類就是違法行為。根據《山東省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未取得特許獵捕證或未按特許獵捕證規定獵捕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捕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處以1000元至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知法犯法,有些人是不知法而犯法。通過這道選擇題,學生明白違法行為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每個公民應當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做合格的公民。
2 新時代的學校,法治教育勢在必行
上述練習題中,選項③傷害小鳥是犯罪行為,必然要承擔刑事責任。針對這一選項,有個別初一學生提出:傷害小鳥是犯罪行為,但不一定要承擔刑事責任。顯然,這是法律知識欠缺的表現。而對于初二、初三的學生來講,不應該不知道這個法律知識,因為關于犯罪和違法行為的關系,以及違法行為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八年級上冊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中講解的很清楚。所以,如果讓缺乏必備法律知識的初一學生來做,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經驗應對這一法律題了,自然就會有偏差。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情以及教學目標選擇習題,尋求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可是,當我們的孩子遇到超出自己知識范圍的法律練習題而又沒有課外知識補救處于略覺尷尬的境遇時,普法教育尤為顯得重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內容之一:“初中階段(7-9年級)加深對社會生活中常見違法行為的認知,強化法律責任意識,鞏固守法觀念。了解犯罪行為的特征、刑罰種類,……”。所以,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依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適應了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就如本文中提到的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練習題,教材沒有專門安排這一章節,那么,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又顯得更為重要。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教育。總之,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專注于自己正常教學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好法治教育。
3 新時代的教師,學法知法依然重要
荀子說:“師術有四,而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凌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他把教師的德行、信仰、能力、知識及其在學生中的威望作為教師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這一節習題課,學生的反應情況引起我深思,同時也暴露出了諸多與我一樣的教師在教學生涯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當代中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確立和實施,客觀上要求學校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教育有了新的界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新修訂,促使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是“術業有專攻”,更應具備扎實法律學識和法律素養。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長流水。”比喻教師要教好學生,自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充實自己。
高爾基在《文學書簡》中提到: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這也正是教師職業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做道德與法治教師的畢生追求。
本文系河南省教研室課題《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課例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JCJYC17091211。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