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宇
圖書館采編工作涉及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加工等內容,是對圖書資源的采購與整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圖書館采編工作的內容、形式、環境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自動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如何提高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在采編工作中的應用質量成為廣大圖書館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課題。
1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對采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1關于采編人員
第一,需要夯實的專業知識。新形勢下,網絡技術促使了出版業的空前繁榮,出版規模不斷擴大、出版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出版物的質量卻參差不齊,令人擔憂。因此,作為采編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大量的出版物中選出品質優良的產品,提高圖書質量。
第二,能熟練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隨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程度的加深,需要采編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采編人員不僅能獨立利用互聯網來采購文獻資源、利用MARC數據來進行編目;還要對比、篩選網上海量信息資源,并進行分類整理、編制索引,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其次,采編人員還應掌握計算機操作、信息搜集、信息加工處理、數據庫管理等技術,不斷升華自己,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圖書館采編工作需求。
以采編工作的采購圖書事項為例。傳統的圖書館采編人員在采購圖書時的主要流程如下:第一,組織不同專業的教師來現場選書;第二,根據學生意見進行選書;第三,根據新華書目報、書商提供的信息來選書。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存在,在實際選書過程中,大部分圖書都是由采編人員選購的,通常會采購進一些不適合教研用的書,利用率低,導致資源浪費。基于此,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下,提出幾點思考:首先,假設圖書館連續三年組織專業教師進行大規模選書,那么,這三年所選的書是否存在共性,如,某個專業所選的書中,大部分由一個出版社出版,再如,這三年所選的書中都有某個作者的書,等等。種種跡象表明,所要選的書(大部分是利用率高的書),都是有跡可循的。此時,就可利用電腦數據庫,每個學生在圖書館借書后,都會在電腦系統中留下數據記錄(書名、作者、出版社等等),這些數據能幫助計算各本書的利用率,結合相關的專業知識、算式等,我們可以給圖書館的每一本書計算出一個利用率,且這個利用率是綜合各種因素計算得出的,那么,簡單來說,經過計算,只要是利用率高的書,就是我們要采購的書。由此可見,提高采編人員專業技能至關重要。
1.2關于圖書館設施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設備、設施予以支持。就目前來看,要想提高我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質量,不僅要配備基礎的計算機、網絡設備,還需要擁有完善的圖書館管理軟件,以及健全的硬件設備,如,掃描器、磁卡、ID卡、條形卡等等。其次,網絡信息技術更新周期短、速度快等特點,對這些軟硬件設備的優化升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目前少量先鋒圖書館的管理系統已升級至V5版本,而大部分圖書館仍使用V4版本的管理系統。
2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在采編工作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2.1不斷提高采編人員綜合素質
為了圖書館采編工作能與時俱進,跟上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必須不斷提高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掌握新政策、新工藝、新技術,適應新變化,及時解決新問題。
基于此,應提高采編人員準入門檻、加強對采編人員業務能力與計算機技能的培訓。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都得以普及,采編部門作為圖書館核心部門,此岸彼岸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熟練掌握系統軟件升級技巧;其次,提高采編人員網絡信息采集能力,從而能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掌握圖書館藏書量,收集最新圖書與雜志信息,調整圖書館藏書結構,及時收集讀者反饋,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工作,為廣大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另外,圖書館要積極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如,脫產進修,組織相關的專家講座、業務培訓,采編工作課程進修等等;最后,注重提升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職責意識,加強對采編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責任感、樹立端正的工作態度,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2加強MARC的應用與維護
MARC系統是信息化時代圖書館的標配,翻譯為中文就是“機讀編目格式標準”,是一種圖書管理的通信格式標準,也是圖書館、出版商之間作目錄信息交換的主要渠道。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采編工作中運用MARC系統能有效提高采編工作質量。
另一方面,我國圖書館采編工作中,MARC系統的運用尚不成熟,問題頗多。如,更換系統時,常出現MAEC遺漏問題;舊系統出現MC字段錯誤;易產生非MC字段等等。基于此,應加強采編人員的系統維護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通過重做MC、將錯誤MC導出工作區修改后再導入新系統、刪除非MC字段等方式來對系統加以維護,從而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發展效率與水平,為采編工作提供更多機遇與挑戰,圖書館管理層必須高度重視采編工作,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不斷提高采編人員工作素質,從而推動圖書館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