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是開展學生思政教育的主力軍,其隊伍建設與思政教育質量具有密切關系,做好兩支隊伍的建設也是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保障。當前,隨著思政教育的持續發展,兩支隊伍的關系也更加緊密,實現二者的融合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學生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實現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融合建設的主要目標
1.1職業化
當前,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的教育地位較低、認同感較差、吸引力不強,實現二者的融合建設,可以提升社會認同度。當前,從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分析,思政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分別屬于不同的教學系統、管理系統和工作系統,具有相對獨立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從工作性質層面分析,思政課教師由于屬于教學體系,其歸屬感要略高于輔導員,輔導員雖然需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開展管理,但是由于其工作繁重,缺乏成就感,在長期的工作下容易失去工作熱情,進而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通過二者融合建設可以穩定思政教育的師資隊伍,提升其使命感和歸屬感,實現思政教育的職業化發展。
1.2專業化
雖然思政課教師的工作范疇與輔導員的工作范疇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都屬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但是當前,由于二者的社會認同度較低,其專業化程度不足,甚至一些輔導員綜合素質較差,工作方式粗暴簡單,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一些思政課教師較為年輕,缺乏生活閱歷和育人經驗,難以將思政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聯系,導致教學缺乏直觀性和教育性。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可以促使思政課教師更多的參與到學生管理實踐活動中,通過管理活動不斷積累教學素材和經驗,進而提升教學水平;輔導員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政理論學習機會,有助于二者實現專業化發展。
2 實現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融合建設的相關思路
2.1制定融合建設的整體規劃
高校要按照資源共享、專兼結合、合理流動以及相對穩定的原則,科學規劃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的結構和數量。首先,高校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規劃隊伍規模,按照教育部門的規定,控制輔導員的數量,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同時,高校還要合理規劃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的工作范圍,保證各項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其次,高校要規劃兩支隊伍的整體機構,協調二者在職務、職稱、能力、專業以及學歷方面的結構水平,以博士或者碩士為基本條件,對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程度、工作態度以及管理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對輔導員的業務能力、政治水平以及學科背景進行權衡;最后,高校還要認識到輔導員崗位的重要性,結合其工作時間和工作表現,提供調研員、主任科員等崗位,提升輔導員的工薪待遇,進而保證其隊伍的穩定性。
2.2規劃融合建設的培訓途徑
首先,高校要通過短期培訓以及學歷培訓的方式,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的政治理論水平,鼓勵其在任職期間攻讀思政教育專業的更高學位;其次,高校還要積極建設思政教師培訓基地,提供給輔導員和思政教師相互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和控制,擴寬其專業知識面和工作視野,實現兩支隊伍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最后,高校要建立崗位互換機制,安排輔導員兼職思政教育工作、思政課教師兼職輔導員工作,通過兼職體驗的方式,在鍛煉其協調組織能力的同時,幫助教師收獲更多的體驗和素材,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學習觀摩的方式,將校內優秀的輔導員以及思政課教師,送到其他高校中進行學習和訪問,吸取其他高校的先進教學和管理經驗,不斷完善其能力和素質。
2.3制定兩支隊伍的合作模式
兩支教育隊伍在工作范圍和性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高校要科學制定二者的合作模式,進而實現融合建設。首先,兼職合作,其主要是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兼任輔導員,通過相互兼職可以幫助兩支隊伍正確認識到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兼職體驗實現合作雙贏;其次,互邀合作,其主要是指根據輔導員以及思政課教師的工作需求,邀請對方參與工作的模式,在互邀合作下,二者沒有強制性的任務和職責,工作具有較強的臨時性、自發性以及隨意性,二者通過有效的合作完成教育和管理任務;最后,轉崗合作,其主要是指根據工作和自身條件,實現二者工作崗位的調換和轉變,轉崗合作可以提升學生思政教育的動態性和有效性,有助于調動人員的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其個人工作潛能,而為了確保二者合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實行轉崗合作還可以促進思政教育的良性循環和深入交流。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高等教育新形勢下,實現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兩支隊伍的融合建設,是思政教育的迫切需求,是促進高校思政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舉措,因此,高校要以現代大學生思政學習訴求為基礎,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實現二者融合發展,進而為我國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現代化、專業性人才。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