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張文雨
職業教育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受到了國家的關注,而且我國的職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方面仍然是一個難題,所以,本文就現在的學生、高職院校、企業這三個方面來講,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實現多方共贏進行探討。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高職院校的教育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作為我國完整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秉承著服務的信念宗旨,為了學生的就業,與企業合作,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我們高職院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現在的高職院校卻普遍存在著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學校的教學質量不高,各個地區的高職院校發展不均衡等,目前來說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這不僅是一個學校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雖然企業十分看中學生的職業素養,但是企業很少投入職業教育。未來的社會,越來越需要職業素養較高的學生,所以,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順利找到工作,企業能夠找到更多的人才,所以,企業和高職院校應該共同努力,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1 概念界定
職業素養是學生們進入企業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職業素養可以看成是一種職業情商,甚至說,職業素養將會成為一生的關鍵因素。職業素養是在職場中,通過平時的工作作風、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等等表現出來的,是對職場人的綜合評價。
2 加強學校、企業之間合作
高職學生首先要有憂患意識,在大學期間就要做好對未來工作的規劃,作為即將要踏入社會的學生,要在大學期間就應該學會自我培養。
首先,學生要有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專家曾經說過,一個人要花在關乎他命運的工作上,要比花在打扮自己衣服的精力要多的多,才能使他未來的生活能夠更依賴這份工作,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很多的學生,在一進入到大學的時候,就覺得上班還有很遠,覺得自己已經徹底解放了,可以盡情的享受大學生活,但是這樣正是為什么就業時壓力倍增的原因之一。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很多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并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于畢業后的發展前景也感到十分的迷茫,缺乏目標,甚至沒有目標,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規劃,對目標有信心,所以,要在大學期間就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能夠讓學生們明確自己的未來,適合做什么,能夠做什么,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來確定與自己相符合的職業目標,并對自己的整體價值進行客觀評價,立足于現在的整個就業現狀、市場需求等確定性或不確定性因素,明確目標,選擇自己合適的發展范圍和就業前景。
其次,要積極配合學校,完成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高職學校更加側重的是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學,學校通過制定社會需要的人才方案,對學生加強培養,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系統的學習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增強對技能和知識的理解,將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良好的習慣。所以,大學生要積極的配合學校給予的任務和計劃,認認真真的完成,并在有限的資源范圍內,盡最大努力讓自己的儲備豐富起來。
再次,大學生要培養一些職業隱性素養,比如說職業道德、對待工作的態度、作風問題等,都是職業素養中不可缺少的。更要注重加強對職業素養中團隊意識、敬業精神、責任心等的培養,有相關的調查顯示,我國的大學生在這些方面仍是存在著不足。現在的9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比較差,而且不喜歡與人分享,所以,大學生要從在學校中,就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學會分享、學會感恩,勇敢承擔責任,遇到問題先想自己的錯誤,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盡力糾正。
2.1高職院校要積極的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應對社會和企業對學生要求的提升
為了提升和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有強烈的職業性,高職院校中的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三尺講堂中,而是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并駕齊驅,高等院校中的教職工隊伍要及時的補充新鮮學業,建設有多功能的教師團隊。這些老師既能夠給學生講授知識,開闊眼界,又能夠在實際的操作中進行講解,促進學生在知識掌握和職業素養中緊密結合,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發展起來。此外,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到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條件,為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和引導,建設性的教師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為學生的未來就業提供良好的平臺,奠定堅實的基礎。
2.2提供豐富的社會資源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小熔爐,僅僅依靠學校的資源和教師培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社會需要提供豐富的資源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現在很多的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要想有職業素養的學生,就要和學校進行接軌,提供給學生更多實習的機會,走出學校,走進企業。
3 總結
總體來說,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就要在大學生、學校、企業三者之間進行協同培養,面對困難問題,積極轉變思想教育,使學校能夠為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畢業生。
(作者單位:東營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