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尚
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在不斷地提高,不僅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實習實訓教學是職業教育學生技能培養的起點,是學生由書本走向就業的接口,是“職普滲透”教育實踐成果的應用,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意識、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嚴謹作風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針對性研究中職學生職業意識的特點,在中職學生實訓實踐為中心的實習指導中,如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加強“職普滲透”教育,努力解決好理想觀念、行為能力和管理搭臺問題,把職業意識教育貫穿于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實習實訓全過程,是職業行為和意識的培養關鍵所在。
當今職校招生市場競爭激烈,要打造家長滿意、學生愿意、社會認可的職業教育,勢必要求職業教育貼近企業、服務企業,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道德品質高尚、職業習慣良好、體魄健壯、心理健康、技能高超的、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在不斷地提高,不僅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實習實訓教學是職業教育學生技能培養的起點,是學生由書本走向就業的接口,是“職普滲透”教育實踐成果的應用,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意識、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嚴謹作風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
職業意識通俗的講就是就業意識與擇業意識,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是支配和調控全部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的調節器,它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的內容。中職學生職業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個人心理、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受教育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學校實習實訓的影響舉足輕重。實習實訓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中職學校的基本教學制度,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教學環節,也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職業道德 和職業素質教育的良好途經。在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下,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能夠盡快將所學專業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實現在校學習期間與企業、 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在切身的實踐中體會到職業意識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練就過得硬的 職業技能;同時,學生職業意識的養成反過來可以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目前,農村中職學校門檻低、起點低、入學容易、年齡偏小、綜合素質偏低, 基本屬于“淘汰產品”,其招來的學生基本上認為“讀書無用,打工無理、升學無望”的社會“三六九教”。中職教師在其實訓實踐為中心的實習指導中,如何加強“職普滲透”教育,探討職業意識、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培養,是衡量中職教育工作者的傲骨和良知的關鍵。針對性研究中職學生職業意識的特點,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努力解決好理想觀念、行為能力和管理搭臺問題,把職業意識教育貫穿于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實習實訓全過程,是職業行為和意識的培養關鍵所在。
1 端正就業觀念、成就職業理想
首先,應大力宣傳勞動光榮思想觀念。當今社會流行這樣一種現象:老年人做不停,年輕人玩不停,小孩子吃不停。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好逸惡勞的不良風氣,這種不良風氣已嚴重影響了當代學生。而當今農村許多學生讀中職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進入職校后,他們想的就是混個文憑,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工作幸福,報效社會等深層次問題考慮甚少,對就業的認識還處于朦朧狀態,對于職業意識更是無從談起。鑒于此,本人以為,目前對中職學生進行勞動觀念教育已成當務之急。學校應把勞動觀念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德育任務加以落實,學生只有接受勞動光榮的觀念是,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的前提。
其次,把職業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之中,特別實習實訓課教學。中職校教育更應關注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發掘學生潛能和特長,增強職業行為和意識。所以,中職校應從新生開始就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把職業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之中,不僅要開設職業指導課,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要求,以專業的要求、專業的精神學好專業課,更應把職業意識的培養滲透實習實訓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實習實訓感受中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學會自主做出職業選擇。同時,在豐富多彩的專業實習實訓中了解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體驗人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專業的職業方向,把握自己的未來人生,形成一定的未來職業意識以及正確的職業態度,從而激發自己就業的需要,為自己將來的職業,勤奮學習,成就職業理想。
2 養成行業行為習慣,培養職業行為。
首先,端莊儀態的培養。 無論是一般的社交場合,還是應聘場合,第一印象很關鍵,而第一印象中個人儀態最重要。儀態是指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站、坐、走、手勢等,優美的儀態是一種動態美,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風度。上學如上班,實習如練崗,學生從進校參與實習實訓開始都應按著行業的標準嚴格要求,注重行業儀表形象的培養。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應該無時無處不細心觀察著學生的一舉一動,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培養學生的行業行為習慣。
其次,加強職業服務和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實習實訓教學的關鍵是指導和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要時刻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習與運用的一致”這一原則,創造各種到實踐中去的機會,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以及志愿者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更直接的實踐感覺,帶領學生經常到生產、管理、服務的第一線去,指導學生從了解行業、深入社會,多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地幫助學生在一線服務中建立團結合作意識;在實習實訓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熟練技能和敬崗愛業意識。
3 搭建管理平臺,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培養。
首先,搭建全面、科學、有效的網狀管理平臺。為了讓學生的實習實訓任務全面、有序、順利、良好的完成,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學校必須創建一個科學、有效的網絡管理體系,做好實習實訓管理工作是畢業生出口通暢的重要保證。通過構建學校、用人單位、實習實訓骨干生、家長、社會為一體的管理聯動體系,實現對實習實訓情況有效的監控,形成各方面管理的整體合力。實習實訓管理平臺,開展實習實訓的管理運行, 除進行一般的實習實訓紀律、職業道德教育外,要充分利用校園輿論、宣傳平臺:學習園地、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廣播、外出考察、參觀等,傳遞市場、企業的用人信息,以及用人招聘機制,讓學生產生較為直觀、現實、理性的就業理念。并有機地利用班會課, 職業道德課, 以及相關專業課的實習實訓的"校外實習管理制度"、"安全制度"、" 企業規章制度"、" 國家相關法規"、" 勞動制度" 等,讓學生了解有關職業文化精神,明確到實習實訓的目的、任務、自己的身份,明確實習實訓是中職學校學習的一部分,還應對不同專業實習實訓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根據各專業的重點操作項目進行強化訓練,比如星級飯店與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和實習生返校談自己實習、就業體會與經驗,把在企業碰到的問題、經受的磨練,原本原樣的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到防患以未然,并做好角色轉換準備。同時,要常年聘請企業管理者、技術員、師傅,來校交流、傳授企業的用工用人機制、實習實訓指導、所需人才標準,使學生對企業、社會有個初步的認識,當學生進入實習單位時,各實習單位也應加強崗前培訓,除進行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實習生管理規定的學習外, 實行產教結合、“職普滲透”,選派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較好的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使學生在進入實習前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在進入實習前對新的環境有初步的適應,以消除學生進入實習時的緊張、焦慮情緒,較快進入實習角色,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違紀現象,實現學校和廠家培養職業意識的"無縫鏈接"。
其次, 健全的管理機構。要建立有序的、高效的組織管理機構強化 實習實訓管理,保證學校的實習實訓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 ,同時,加強實習實訓檔案跟蹤管理。在全體教師中實行層層設定責任人,使實習指導師工作形成網狀結構,在學校原有的機構設置的基礎上分化管理責任,明確領導職責,使整個實習指導師的工作遵循"有目標、有任務、有責任、有層次,有主管, 有師傅、有指導、有督察,有考核、有樣板、有規范、有跟蹤、有個例、有整體、有近期、有長遠、有整理、有歸檔"的要求。嚴格規章制度,培養學生的作為意識、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學生知道在實訓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須做哪些,怎么做,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所擔負的責任,引導學生互換實習角色,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相互糾正,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克服困難,分享團結合作獲取成功的喜悅,保證學生能獲得良好學習機會、掌握專業技能,并感受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
再次,“創新是一個民族不竭的動力”。在學生實習實訓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求每個學生盡量獨立完成基礎的實習任務,遇到困難,不是簡單告訴學生問題如何解決,而是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結合一些拓展性的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己動手設計方案,按自己的想法實際操作,每個人都可以有各自不同形式的成果,不用統一的模式和評分標準去評價學生的成果,讓每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能方面的競賽、創新大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中職類實習實訓學生年齡偏小,思想不夠成熟,自我定位不準確,問題學生多,點多面廣戰線長,實習流動性大, 就業準備不到位等等,如何在一個管理非常困難的一個群體里搭建學生實習實訓管理和運行平臺,保證實習實訓成效,確保中職畢業生順利就業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
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職普滲透”教學與管理在農村中職學校的研究】開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文件:桂教職成【2015】22號,編號:GX20150504HC08。
(作者單位:廣西都安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