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構建一個有效課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促使其走上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這是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多種多樣,有賴于教師們的不斷探索與探究。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將課堂真正歸還于學生,這將成功開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全新格局,也將迎來當代素質教育的輝煌明天。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了簡要總結。
【關鍵詞】初中語文 有效課堂 構建策略 研究 分析
有效課堂指的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與教師交流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教師的正向引導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明確未來的奮斗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課堂的構建,會大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取得學習成效的事半功倍。傳統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還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低,教學效果難以盡如人意。要想解決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就必須重新確立教學目標,深度整合教學資源,同時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讓有效課堂的構建成為主流,真正服務于全體學生,助推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一、優化教學設計,追求有效教學
應試教育觀念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的理解情況。傳統的由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活躍、創新意識的產生,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被動的認知狀態,會逐漸養成諸多不良習慣,致使自身的人才價值有所下降。而新課改的深入,則很好地改善了這一弊端現狀,有效課堂的構建也成功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優化教學設計,追求有效教學的同時簡化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知識不再乏味,課堂教學氛圍不再緊張,既達成了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構建目標,也取得了語文課程改革的理想效果。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就以讀文、感悟、表演來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充分閱讀后,讓學生創編課本劇活動,之后進行課本劇表演。其實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過程就是學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與社會環境的過程,他們在表演設計中探討適合人物性格的語言、動作、神情,結合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使課本劇的表演惟妙惟肖。活動形式雖非常簡約,但卻在簡約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強化了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鉆研語文教材,找準提問角度
梁啟超先生說過“敬業不如樂業”,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向傾向,它的有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行為是積極的、主動的,還是消極的、被動的。因此,在設置問題時要選準角度,借一問題,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讓智慧的靈感源源不斷生發出來。如在教《社戲》一文后:豆還是原來的豆,但為什么沒有昨夜那么好吃?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因勢利導的提問就會勾起學生直覺經驗的通感,啟發他們對童年生活經歷的回憶,產生最大程度的共鳴。選準角度,教師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時,從課題、疑難詞句、細節、前后矛盾的地方、內涵豐富的語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適時的教學情境入手,精心設疑,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審視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度激活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三、教師主動參與,注重師生對話
閱讀首先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教師參與后,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活動,在語文探究對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認真傾聽學生對文章作品的見解和看法,了解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在參與學生探究活動時,當學生存在疑惑或者學生之間思想不能統一的時候起到自己的指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比如在《孔乙己》一文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探究:關于孔乙己最后是怎樣死的這個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完畢以后,如果還存在疑惑,這時教師再從孔乙己的性格,所處環境,社會地位上總結出丁舉人的毒打,自己的麻木,群眾的冷漠無情以及科舉制度等造成了孔乙己的死亡,在探究式對話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達到了思想交流上的共識,共同提高和進步。
四、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初中語文教學應該要結合生活實際,從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來入手,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說筆者在教學《成長的煩惱》這一篇課文的過程中,把全班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彼此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煩惱,同時其他三名學生幫助他提出解決對策。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立刻開始了討論,教室里頓時熱烈了起來,一些同學說父母偷看他們的日記;一些同學說不敢與異性接觸;一些同學說父母不在身邊覺得很孤獨等。當學生討論結束之后,筆者進行了這樣的總結:“大家請安靜,今天同學們都對自己的組員吐露了自己在成長中所遇到的煩惱,也了解了他人的煩惱。所以大家應該知道,在我們的成長路上都會出現很多煩惱,我們不必為此而苦惱,而應該去思考怎么來看待這些煩惱。如果我們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用冷靜的態度來思考這些問題,那么這些煩惱自然就會不攻而破,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透過這樣與學生生活相關問題的探討,不但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苦惱,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
為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有構建有效課堂才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不能把提高學業成績建立在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讓“學生苦學、家長苦熬、教師苦教”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構建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7(03)251-252.
[2]王萍珠.探究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高考,2017(14)60-60.
[3]舒平.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未來英才,2016(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