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琴 張萬禮
【摘 要】本文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fā),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就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有效做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 等。這一系列的要求,突出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教育,把課堂設計成充滿磁性的“情感場”,讓每位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心境,養(yǎng)成高尚的情操。我就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開門見山,先入為主
新穎獨特的導入語可以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導入新課作為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識的“火藥”,能使學生煥發(fā)出極其強烈的學習愿望。它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關鍵性的一環(huán)。優(yōu)美奇妙的導語,往往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教學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有這樣一段文字,它字字句句都閃耀著燦爛奪目的思想光輝,多少年來,曾經(jīng)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們?yōu)楣伯a主義的事業(yè)奮斗終身!”接著我飽含激情地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一段名言。這樣的導語,既激發(fā)了學生激烈的求知欲和新鮮感,更使學生的情感為之振奮。講授《周總理,你在哪里》這首抒情詩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提起敬愛的周總理,就會從心底激起我們對他深深的懷念和無限的崇敬。1976年1月8日,千山默哀,萬水嗚咽,敬愛的周總理操勞終身,離開了熱愛他的人民。1977年1月,在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舉國上下廣泛開展各種悼念活動,中華大地響徹聲聲痛徹肺腑的呼喚,盡情傾訴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和深情懷念。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就是詩人柯巖為紀念總理逝世一周年而寫的。
二、發(fā)掘教材內涵,陶冶學生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蘊涵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進行語文教學,能夠使課堂“情緒激昂”“寂靜無聲”“興高采烈”“悲涼凄苦”,以此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產生自己的主觀體驗,進而陶冶學生的良好品質和高尚情操。可以說,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淚凝集而來的,是感情的海洋。在教學朱自清的敘事散文《背影》一課時,從課文的寫作背景及對“父親”的幾次背影描寫中不難營造一種“凄楚感傷”的氣氛,并使這種氣氛彌漫到整個課堂之中,深入到心靈之中,讓教師與學生、作者與“父親”的情感“熔”于一體,產生共鳴,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以背影開篇,一下子就點明全文的感情基調。車站相別的場景兩次寫到背影,淋漓盡致地抒寫了父子間的深情、催人淚下的離愁別緒。文章結尾處,作者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間,并與開頭相呼應,真正做到以情開篇,以情收束。學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進入課文情境之中,心靈受到震動,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以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心靈.
古人云:“情乎于辭?!闭Z文作為語言文學課,它始于情終于情,因而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應飽含熱情,力求以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繪聲繪色,繪情繪景,生動而形象地傳達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語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發(fā)他們對作品的情趣,這時,學生的學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就不會再把語文課只看作是教師滿堂灌,而是一種享受。因此,教師應盡量用新穎、優(yōu)美、恰當、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匯結合自己的語言,力求新鮮、豐富、生動、洗練,既有情有味,又有藝術性。這樣,學生就愛學樂學,在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氛圍中,自覺地溶入到語文教學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最后一次講演》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情譜成,用鮮血書就的文章。全文冷竣如鐵,熱情如火,那悲壯、激昂的感情充滿字里行間。在教這一篇課文時,我用深沉、悲憤、飽含感情朗讀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一個大義凜然、義無反顧的巨人形象巍然屹立于學生心目中。可見,語文教師在使用教學語言時要進行周密的構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富于感染力,從而使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語言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接受知識,并得到美的熏陶。
四、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把相似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是喚起學生情感的好辦法。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可以讓學生回憶故鄉(xiāng)冬天的景色;教學《春》時可以讓學生回憶過去與好友踏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樣,學生能觸類旁通,深刻的體會課文的情感。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活動。語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學生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我的老師》、《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不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學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泵绹鸫髮W教授丹尼爾·古爾曼也說:“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此可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