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炬
【摘要】本文以當代舞蹈理論研究、編創技法逐步完善,舞蹈作品創作水平不斷提升為背景,分析這一時期舞蹈編創中編導因自身素養不足而出現的創作瓶頸期及其他問題,并以三人舞為例闡明了舞蹈編創過程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項,揭示了當代舞蹈理論究對于舞蹈編創的重要性,力求從逆向出發為當代舞蹈編導研究提供一個全新視角與思考空間。
【關鍵詞】舞蹈編創;三人舞;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一、文化藝術素養限制舞蹈編創構思
(一)題材的選擇與把握
舞蹈題材的選擇對于舞蹈創作本身是非常重要的。“題材是舞蹈作品中具體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事件和現象。它是舞蹈家根據自己對社會生活的體會,從大量素材中選擇、提煉、加工、組成的舞蹈作品的內容。”舞蹈題材可分為生活類題材、現實主義題材、革命歷史題材、神話題材、文學題材、宗教題材等。當代舞蹈作品題材的多樣化取決于人們豐富的精神生活,隨之要求舞蹈編導家們去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各類生活,并按照舞蹈藝術的規律去選擇題材,同時選擇的題材兼備情感性、動作性、表現性與可舞性等典型特征,反之則必將以作品的失敗而告終。
(二)形象的定位與刻畫
當確定舞蹈題材之后,舞蹈作品的另一關鍵點離不開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便是構成藝術形象的主體,是作品的核心。舞蹈作品的成敗與否離不開人物形象的塑造,它通過肢體動作與舞蹈構圖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種種思想與情感,承載作品主題表達的內容,因此,準確的人物形象定位至關重要。當編導在塑造一個老人或是小孩子的時候,兩者的狀態是不同的,神情、動作更是有一定的差異性。準確的形象定位是傳遞正確信息的基礎,從而更好地表達編導對社會的認識及情感的抒發。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時面臨的問題
(一)內容表達與動作編創的關系
舞蹈是以肢體為載體的,因此舞蹈藝術又被稱為“一切藝術之母”與“一切語言之母”。舞蹈藝術不僅僅是將觀眾帶入美的世界,同時每一個動作都蘊含了一定的目的,傳遞給觀眾某種含義。因此,在三人舞創作時,舞蹈編導要根據作品的內容表達與發展脈絡而編創動作,結合故事情節的發展、高潮融入相應的技巧。二者必須是相得益彰的,不能為了展現舞蹈演員的技能技巧而忽略情節的設置,要根據內容的表達加入高質量、高要求的技術技巧,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表現形式與作品效果的關系
三人舞的表演形式分為互為接觸的三人舞、單雙并存的三人舞以及互不接觸的三人舞,不論是哪種表演形式都需要注重演員與演員間的配合,尤其是在舞蹈情節矛盾沖突點時,三人的關系該如何處理是三人舞編創中的難點所在。三人需要在動作中互相建立關系,不論是三人各自為單位,或是二對一,亦或是三人合一,都要服從情節發展的需要;不論三人是接觸或非接觸,對立或順從,動作或托舉,都要符合作品情感的意圖。
(三)編創技法與作品呈現的關系
舞蹈編創技法是舞蹈動作結構處理上的一些方法,是輔助于舞蹈作品內容的。舞蹈編導家肖蘇華曾在《當代編舞理論與技法》中提及舞蹈語言的六大基本技術手法有:重復、對比、展開、變奏、再現與復調。而關于三人舞的表演形式,鄧一江針對每種表演形式總結了接觸磨合、延續變換、流動穿插的三人舞編創技法;金秋從三人舞結構出發,闡述了三人舞的編舞技法練習有:重奏式編舞練習、對稱式編舞練習、襯托式三人舞編舞練習、扭結式三人舞編舞練習等,每種編創技法的使用都會產生獨特的效果。
三、三人舞編創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在三人舞編創的過程中,首先動作設計要與作品的內容、人物、技法相互轉換,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并注重動作時、空、力的變換,把握好舞句與舞句之間的連接點;其次思維要求與舞蹈動勢統一,以達到動作質感與舞者條件相互統一,同時注意動作編創時的起、承、轉、合與情感相配合;最后是主題動作的編創,三人舞不同于獨舞,三人間關系的統一、受力與發力的統一以及動作的發展都需清晰。三人都是情感表達的載體,因此只有足夠理解作品的主題,才能通過動作的起轉、線條與發力展現作品的內涵。
四、結語
縱觀中外優秀的經典作品中,有眼前一亮的選材與人物,有匠心獨運的結構處理,更有恰到好處的技法運用,將舞蹈的內容美與形式美完美結合。作為當代的舞蹈編導不僅需要遵循前人的經驗,扎實理論基礎,更需要在創作中靜下心來研究文化藝術,揣摩人物內心,推敲技術技法,追尋舞蹈之夢,才能創作出以情動人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