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瀾 明妮 陳小琴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盈余管理日益成為各大上市公司為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在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產生,是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問題所造成的,而其中股權結構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文關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可以為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一、引言
(一)國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是指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2005年4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工作。經國務院批準,2005年8月23日,中國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9月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全面鋪開階段。
二、盈余管理的背景及管理
首先,在我國市場制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企業發展迅速并在A股市場、創業板或者新三板市場上市,各大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但是競爭機制并不規范。除此之外,在許多上市公司的內部存在著代理人機制,即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經營管理權交給代理人,并每年從公司獲取利益。這種機制的存在為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創造了條件。這種不科學的代理機制,給代理人對企業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機,從而為自己追求到更大的利益。
(一)盈余管理定義
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者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使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國家政策的不斷變更,企業對盈余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也在不斷變換。企業對盈余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國家政策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產品市場競爭的影響、稅率變革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法律對中小型股東的規范與保護的影響及股權結構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等。
三、股權結構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董事會規模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公司發展,董事會規模過大,會造成公司平時支出過高,影響公司決策效率。董事會規模太小,公司決策的準確性就大幅度下降,董事會的監督機制大幅度下降。因此建立合適的董事會規模才能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此外,股權集中度也對公司管理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股權過于集中或者過于分散問題,公司就需要優化股權結構,優化后才能達到均衡的股權配置,從而達到股東之間的完美均衡,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降低運營者的盈余管理程度。
(一)股權集中型的企業
股權集中型企業指企業大部分股權集中在一個或兩個較大股東手中,其他股東所占股權很小,甚至對公司決策與管理不造成影響。如股權高度集中型,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這種類型的企業在盈余管理決策上,側重從大股東利益出發,或者為了進一步擴張公司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股利為主要收入的小股東的階段性利益。在公司擴張或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大股東為增加資本,大量發行股票,從而稀釋了小股東股權。此外,有些企業大股東為了絕對控制公司獲得絕對的企業盈余,惡意增資稀釋小股東股權,這對不懂法的小股東造成了實質上的傷害。
(二)股權分散型的企業
股權分散就是指持股股東人數多,且每位股東所持股量不大,股權分散是相對股權集中而言的。如股權高度分散型的企業,公司幾乎沒有大股東,單個股東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公司所有權就不可能針對具體某一個或幾個人而言,因此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股權分散型企業,股東股份差別不大,有利于產生權利制衡,有利于民主決策從而得到較為民主及科學的盈余管理政策,使企業大多數股東的權益得到維護,有利于提高股東的積極性。但是股東數多,股權分散容易降低盈余管理的反應速度,很可能錯失機會,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股東制約性過大時,不利于決策的進行,當大部分股東追求短期利益時,公司盈余減少,所能運用及投資的資金減少,不利于公司長遠的發展。再有就是,大股東或管理層所占股份較少,管理層在管理盈余時積極性就不高,不利于盈余的充分管理。且由于股利對管理者的吸引力不大,管理者通常漠視或對盈余的積極管理性不高,不但利于盈余再創價值,且對投資者沒有什么吸引力。
四、利用公司股權結構對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意義
(一)積極意義
第一,盈余管理有助于企業度過短期的財務危機。當企業處于財務危機,現金流量急劇縮小的時候,企業可以采取利潤前推的措施。當企業處于財務危機時,凈資產收益率減小,資產負債率過高,債權人不愿意把資金借給風險很大的企業。第二,盈余管理有助于企業減少契約成本。企業會計方法的選擇可以減少企業各方之間的契約成本,從而實現企業最大化。第三,盈余管理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對于生產經營發展不穩定的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傳遞一種企業經營良好的信息,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穩定股價,也可以使股東實現個人財富最大化。第四,盈余管理有助于企業實現稅收籌劃的目標。合理的盈余管理能夠使企業合理、合法避稅,進行稅收籌劃。
(二)消極意義
盈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的常用手段已經成為必然。但是盈余管理一旦超過一個合適的度就會是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可比性,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破壞社會的經濟發展。
1.過度盈余管理會降低財務報表的信息的可靠性。當企業進行過度盈余管理時,盈余管理活動就變成了一種利潤操縱行為,使會計報表失去可靠性。
2.過度盈余管理使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現如今,許多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未充分考慮到企業的未來發展,只是作為調節企業利潤的措施而已。
3.過度盈余管理會損害企業的全局利益。盈余管理會促使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也要注意管理者未達到自身的經濟利益會損害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國家利益。(作者單位為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