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決策,并在《決定》中對黨的領導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間的關系加以了明示。從內在關聯上看,黨的領導需要社會主義法治來輔助,社會主義法治也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完善。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道路上,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一、黨的領導要以社會主義法治為訴求和依托
新時代黨在履行執政職能時,要最大程度地為人民健康平安謀福祉,這事關黨的領導地位的穩定性和長久性。在新時期中國特色主義制度完善過程中,黨領導地位的突出體現表現在國家法治建設及法治體系的推進上。新時期面臨的新任務,尤其在社會力量的統籌、社會關系及社會利益的調節分配、社會思潮的引領上,需要堅持黨的先進性領導,以應對社會深刻變革下基于社會秩序及國家戰略目標完成的挑戰和要求。從根本上看,黨的執政地位及執政能力重點反映在依法治國這一層面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及處理國家各種事務的基本準則,是我國政治制度保持優越性的主要指標。依法行政,打造親清昌明的法治政府及法治國家,推進法治社會的深入實施,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應有之義。
我們黨具備了一定的公權力,但如何正確運用公權力,使公權力得到約束和規范,需要共產黨認真研究和對待,要做到這一點,依法執政是基本要求。依法治國作為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內在上也與黨的領導地位要求緊密相關,黨的領導能否體現法治的特征,就需要社會主義法治來加以體現及彰顯。作為國家權力的執法者,要保障社會公共服務的完善供給,需要通過政府的公正的執法來實現,規范的政府執政行為,必然會體現在依法治國這一方略上。政府代表了黨的意志和利益,社會人民權益的獲取,也需要借助于黨的領導來保證,以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為宗旨的黨的領導原則,必然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的各項政策有序推進的訴求和依托。
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全過程要突出黨的領導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及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不能僅僅停留于基本的頂層設計,還需要借助于黨的領導來統攬及指揮。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內在要求之一就是堅持和貫徹黨的領導這一方針,通過黨的領導,對國家法治建設進行全面監督引導,確保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得到保障,社會大眾的福祉能夠得以維系。概言之,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全過程中,黨的領導不可或缺,應成為依法治國的題中之意。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突出黨的領導的放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黨的領導,國家的法律規范及全民利益訴求能夠最大程度地得到保障,由此而延伸出去的法律制定及完善工作,才能夠有所放的。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經由國家政權來加以完成,黨對國家政權進行監督引導,從而在依法執政的同時,實現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更加科學完善。從根本上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加深,要以黨的領導作為基本的政治保障。其次,黨的領導作用不僅顯現在組織層面形式上,還更大程度地在思想引導層面上施加影響及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形成思想共識,而黨通過思想引導和引領,可以使不同的意識形式得到歸集及升華,使思想輿論趨于一致,在輿論導向更加趨同的基礎上,對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能夠在價值辨析及思想認同上不產生根本性分歧。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常新,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意識形態也緊跟時代潮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社會氛圍濃厚,所有這些都是黨的領導及黨堅持依法辦事所帶來的。第三,基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上也離不開黨組織的指導。也正是由于執政黨這一時代烙印的存在,黨員干部才能始終以黨紀黨章的規定為行事標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才會集中體現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上。
三、結語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條件下,黨和國家始終如一地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體現出新時代黨的先進性。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互為表里,缺一不可,是相輔相成的內在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以黨的領導為依托,黨的領導及黨的先進性體現,更多地表現在社會主義法治上,兩者是統一的內在關系。立足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要以全社會民眾的利益訴求及福祉為工作出發點,使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更快更穩健。(作者單位為彰武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