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實驗室對于人類的科技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實驗室對于教學研究的作用更為關鍵。近年來我國的教育資金大幅增長,學校對于實驗室的建設高度重視。但從實驗室的管理層面分析,仍然存在較大問題,以至實驗室的資源利用率難以得到提升。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將簡要分析優化實驗室資源配置的具體措施。
一、我國學校實驗室管理的發展與特征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標準,通過實驗人類可以獲得醫用藥品,通過實驗人類可以獲得技術進步。在教育界實驗室是支持學校科研的重要條件,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難題的重要手段。我國建國初期,受到了優先發展生產資料觀念的影響,借鑒蘇聯模式在學校中建立了大量的實驗研究機構,但這時期的學校實驗室,屬于較為尖端的科技場所,普通學生的使用機會有限。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國的學校中建立起眾多的實驗室,并增添了大量的實驗器材。但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學生對實驗室使用的頻率不高,同時由于實驗室管理普遍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管理問題,因此我國學校實驗室的資源配置結構不夠合理。
二、學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室利用率偏低
在我國的學校中,實驗室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在初高中學校,由于應試觀念的影響較為嚴重,學生與教師習慣了對標準答案的背誦,因此學生對于使用實驗室的熱情普遍不高。在高校實驗室的建設中,由于使用頻率較高,各科系對于實驗室的建設極為重視,但由于實驗室采用了較為分散的管理方式,因此實驗室的設備難以得到更加廣泛的利用,因此各實驗室重復購置相同設備的現象較為嚴重,以至想成了設備閑置,資源浪費的現象。實驗設備通常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當設備的使用效果不佳時,設備的價值將嚴重貶值。
(二)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熱情不高
在學校的實驗室管理中,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普遍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實驗室管理人員通常是學校的在編職工,即使工作狀態較差也不會受到過多的懲罰。其次由于實驗室的管理難以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對于實驗室的要求主要圍繞安全工作展開,因此在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的調動。再有實驗室工作發展具有局限性,普通職員的晉升空間有限,同時多數實驗室的獎懲機制不夠健全,以至間接影響了職工的服務意識。
(三)管理方式較為落后
我國學校的實驗室管理,仍然采用了較為落后的管理方式,使用時的服務對象較為固定,資源利用極不合理。多數的高校中,實驗室歸屬科系直接管理,實驗室的主要用途是滿足本科系的實驗研究,因此在實驗室的管理中,難以引進績效機制。同時由于科系管理較為封閉,因此實驗室對外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
三、建立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管理體系
(一)提升實驗室的利用率
針對學校實驗室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學校應當積極創新管理機制,運用共享思維對實驗室的服務范圍作出重新界定。首先學校應當在建立實驗室之初,明確產權主體,使實驗室的歸屬問題更加清晰。之后學校應當依托大科系的實驗要求,進行實驗室的基礎建設,并在建設中為小科系提供更為個性化的配套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實驗室的利用率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學校的建設資金將得以節約。
(二)提升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
在多數學校實驗室的管理中,由于實驗室工作人員的主動性較差,使得實驗資源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從而形成不要的浪費。針對這一問題,學校首先應當對實驗室的管理要求作出全新的規定,并以利用率為依據引進績效機制,使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薪資更加具有彈性。同時學校應當建立針對實驗室人員的流動機制,通過績效考核,將員工的工作熱情調動出來。
(三)改善實驗室管理模式
針對實驗室管理模式陳舊,以至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問題。學校應當積極轉變傳統思維,將實驗室的管理工作納入到學校的統一管理體系中,實驗室是學校的重要教學資源,通過建立完善的集中管理體系,可優化實驗室的資源配置。在實踐中,學校應當運用信息管理平臺將較為分散的實驗室資源進行統籌安排。同時實驗室的人事編制應當完全與科系脫鉤,組成獨立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并通過定期的培訓與考核,強化職工的專業素養,從而培養出一支精神飽滿的實驗室管理隊伍。
四、結語
我國的實驗室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由于管理較為分散,以至實驗室的使用率偏低。其次由于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導致實驗室的資源被逐漸消耗。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當轉變管理觀念,將實驗室的納入到學校的統籌管理體系中,以提高實驗室資源的使用效率。(作者單位為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