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孟
【摘 要】學習習慣,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使學生終身收益。小學生正處在人類成長的萌芽階段,身心都處于成長的黃金期,因此,這一時期,是塑造他們性格和品行以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格外注重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本文主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和發展角度,闡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生 學習習慣 教師
英國著名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筆者認為這句話說出了很多成年人的心聲,也給了很多人啟發。人在幼年時,就已經懂得很多事情和道理了。所以家長和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的教育時期對孩子進行塑造。小學階段尤其應該如此。
一、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
小學階段,是學生們于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
第一,從探究力上看,他們對整個未知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心。對于陌生而新奇的事物,他們總是能專注的進行研究和探索。而且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超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探索能力上有著很大的可塑性。
第二,從情感上看,小學生的情感雖然單純,但卻真摯熱烈。他們對生活和各項事物充滿了熱情和激情,但又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顯得感情用事。對于喜歡的事物則積極投入,不喜歡則敬而遠之。 因此,讓小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教師需要加以耐心教導和引導的地方。
第三,從進取心上看,大部分小學生是有積極的進取心的。但同時,因為情緒易受感染,所以雖然他們的進取心很強,但意志力卻相對薄弱。因而對事物關注力的持久性要差一些。也就是通常我們所總結到的自控能力不強、自制力弱。因此,塑造小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也是小學階段教師主要的德育工作內容。
因此,盡管小學生還處于人生的懵懂時期,但是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各種能力和情感體驗,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特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發展上都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1.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科學的安排時間,是一切事情有計劃進行的必要保障。需要安排的時間包括:每天的階段性安排、每周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復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并且要幫助學生規劃出每一科作業的具體完成時間。
2.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并且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因此,小學生應該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如在語文古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提前閱讀和背誦的習慣。古詩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背誦,這種提前預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還可以減輕學生部分課后的負擔,一舉兩得。
3.認真聽課的習慣
認真聽課是取得優異學習成績的基礎。是搞好學習的關鍵。只有精力集中,認真聽課,才能抓住知識的重點。
4.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筆記的內容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是一節課重要的框架。對疑難重點內容加以重點識記,有助于課后對知識的復習。尤其是對于文科類的學科,條理清晰的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整體的課程內容和脈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5.大膽質疑的習慣
質疑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只有認真思考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才會及時請教、增長見識,有所創造。如在數學應用題的學習中,對于已知條件的分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對于習題答案,也可以進行的探究,找出不同解題方法。
6.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后的復習,對于知識的鞏固尤其重要。所以,一定要學生養成作業前先復習的好習慣。對于知識的二次咀嚼,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同時,課后復習不僅僅是完成課后作業,還要對課上的知識進行再次的消化理解。
7.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要及時完成,不能拖拉,而且作業完成的質量要高,書寫認真,準確率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對知識的有效鞏固。認真完成作業是學生必須養成的重要習慣,這與課后復習是相輔相成的,任一學科的學習,都必須通過作業的鞏固達到復習的目的。
8.認真觀察的習慣
觀察生活,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這對于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和細致的作風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無意識的細心瀏覽,到有目標的認真觀察,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訓練。
9.動手操作的習慣
創新能力都來源于實踐。所以,小學生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實驗,還是手工制作,都要鍛煉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幫助理解知識,使知識記憶深刻。
10.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愛惜物品是美德。學習用品也是生活必需品,應當愛惜。一個對學習認真的學生,必定會對學習用品格外的愛護。
三、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著重要影響的。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促進小學生做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培養小學生做事有條理的能力。比如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的好習慣,就可以促進學生能夠每天按時起床,然后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聽見上課鈴聲馬上自覺回到教室,就可以做好下節課的上課準備;放學后合理安排時間,就可以促進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養成做事有效率的習慣等等。能做好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來說,都是生物鐘、條件反射來自動控制的。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那么每件事情,學生都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