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欣伶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小學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也更加注重將語文科目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以增強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基于此情況,小學語文教師若要將學生生活與語文閱讀教學聯(lián)系起來,就必須著重把握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新的閱讀教學模式,開展其他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教學 語文 實效性
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原則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和領會課文主旨的能力,這使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三大特征,即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礎性。所以閱讀教學也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不能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賞析、感悟作品的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皆具備的全面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1.豐富小學生各方面的知識
小學生獲得知識主要是靠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直接獲得法,也就是小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知識演變?yōu)樽约旱慕?jīng)驗;第二種是間接獲得法,也就是通過閱讀經(jīng)典名著,訂閱報刊雜志等來進行知識的積累。書籍可以突破時間賦予人類的限制,保留并且傳遞幾千年來的道理和經(jīng)驗,它促進了社會發(fā)展和文化進步.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得知識,明白道理,增長見識。所以小學生應該多多閱讀,獲取一些課外的知識,既可以充實自己,又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
2.讓小學生深層次發(fā)展
有句話說“讀書使人明智,使人善辯,使人深刻”,小學生在閱讀書刊的時候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直覺和感覺都沉入書本中,攝取、儲存,最終消化信息;小學生應該領悟讀物的內(nèi)容,然后對其分析、推論和總結。在閱讀之后,小學生會有了自己新的見解和想法,這就是通過閱讀所獲取的成果。小學生完成這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之后,相應的智力、知識水平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多方面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
在小學階段 ,語文閱讀教學有著統(tǒng)一的文道規(guī)律,這意味著,教師再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能力培養(yǎng)和智力開發(fā)的時候,也要主動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三觀。在語文新課程中明確規(guī)定:“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觀,逐漸塑造出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而語文課本中選擇的文章幾乎篇篇都是文質(zhì)兼美,比如《迷人的青海湖》、《春》、《黃果樹瀑布》等,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就漸漸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熏陶學生的情操。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實效性的幾點對策
1.增強語文閱讀課堂的活力
小學生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獨特群體,具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尊心和自己的愛好、個性,學生不是教師授課時的一個單純的接收器。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了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就是“填鴨式”的生硬灌輸,這會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十分枯燥,缺乏生機與活力,從而使學生失去挑戰(zhàn)智慧和閱讀的興趣。教師應該探究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閱讀課堂充滿活力,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解放自己的個性。
2.將語文閱讀教學融入學生生活
從本質(zhì)上看,語文的閱讀教學就是生活的剪影,因為語文真正的源泉正是生活,學生是活的個體,存在于社會、,家庭以及課堂之中。基于此,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更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使得小學生能在整個社會里面學習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里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體會人生的真理,進而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zhì)。在閱讀刊物的時候,學生如果只看到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并不理解作者的真實感情,也沒有作者當時境地的生活背景,那么在理解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欠缺。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借社會這個大的教學氛圍,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易于領會的場景,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評價
學生在剛開始進行閱讀時并不了解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萬一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教師應該激發(fā)出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例如讀學生進行適當?shù)馁澰S和鼓勵,多對學生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增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有句話說:“好學生是被夸出來的”,所以教師不需要對學生吝嗇夸獎與鼓勵,讓學生在被關心的氣氛中提高閱讀的興趣。
4.鞏固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是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光依靠課堂教學是難以達成效果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內(nèi)課外知識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將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做好。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愛護書籍的好習慣,只有有保護書籍的心態(tài),學生才有認真閱讀書籍的可能。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小學的閱讀條件比較差,沒有專門的圖書閱覽室,就算有一個小小的閱覽室,里面的資料也都破舊過時,怎么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呢?而且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較窄,這些都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較低。在這樣的狀況下,有關部門和學校應該撥出專門的資金用以購置閱讀資料,在挑選書籍方面也要注意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解決小學生閱讀源頭上的問題。
三、結語
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時,不能把抽象的知識和方法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幫助閱讀吃力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閱讀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