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
【摘 要】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推進,學校、學生、社會各界對教師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提倡生動、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同課異構”與“微課”應運而生。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學實例,通過對“同課異構”、“微課”概念進行分析,依據(jù)教學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教學需求的教學方案,并嘗試尋找切實有效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同課異構 微課 高中物理 教學教研
同一門課但不同的老師總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和學習效果,“同課異構”則是老師針對各班學生的特殊情況與自身特點,結合科學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具有特色的課堂教育模式。“微課”因其具備便捷、主題鮮明、時長短等特點得到快速發(fā)展,且在大趨勢下與“同課異構”達成有機結合,便于教師們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一、“同課異構”與“微課”概述
1.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中的“同”是教師針對同一課本同一課程內容的教學,“構”是指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它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異”則是求同存異,盡管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制定統(tǒng)一教學目標,達到一致的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在備課過程中對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理解角度進行探討和交流,不僅改變以往各做各的教學風氣,也可利用思維的碰撞產(chǎn)生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往往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知識、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造者,以“同課異構”作為教研的一種方式,展開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研究。
2.微課
“微課”是基于課堂教學之上,利用現(xiàn)代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一個知識點錄制一段5至10分鐘的講解視頻,它不僅是單純的教學內容,更是體現(xiàn)了課程設計的理念、教學總結、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等內容。“微課”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通過查漏補缺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微課”針對某一知識點或疑難點進行一段短時間的答疑解惑,具備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內容較為精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效果明顯。由于“微課”教學內容主要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傳播,因此教學資源極其豐富,且查閱教學資料也十分簡單快捷。
二、高中物理教學特點
1.以觀察實驗為基礎
高中物理雖在初中物理基礎上進行內容加深,但其本質還是自然規(guī)律,例如牛頓運動定律、電路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因此實驗法和觀察法是物理教學中廣泛應用的兩種方法。物理教學中應將實驗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在學生動手進行實驗,觀察自然現(xiàn)象后,進行理論教學,能容易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以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核心
物理學作為義務教育中一門較為重要的自然科學,在日常教學中不僅滿足教授知識的基本要求,還應積極推動學生的素質教育,建立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自學能力,將塑造與培養(yǎng)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判指標之一。通過嚴密細致的實驗教學,科學謹慎的數(shù)據(jù)處理,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乃季S模式,自主探討的好學精神,并能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實驗能力。中學物理教學不以培養(yǎng)科學家為目的,在日常教學中,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以清晰的科學思維解決問題。
三、“同課異構”與“微課”案例分析
1.“同課異構”案例分析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難點,在進行加速度概念教學時,教師通過淺顯易懂的教學設計,向學生講解加速度如何描述速度的變化,區(qū)別速度、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率等概念。由于大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事物運動速度變化并不敏感,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就相對抽象。
在教學中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例如火車、汽車、自行車出發(fā)與到達時的加速減速現(xiàn)象,通過課堂提問這三種交通工具在啟動和剎車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引入加速度的概念。汽車啟動最快,速度變化率最大,故加速度最大。通過提出對日常現(xiàn)象的思考,引入其中的科學道理。
2.“微課”案例分析
曲線運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也存在著巨大困難,通過設計各類簡單明了的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講述實驗原理。例如小鋼球軌跡實驗,給予小鋼球一個初速度,并設置五種情景:一是不放置磁鐵。二是小鋼球正前方放置磁鐵。三是小鋼球正后方放置磁鐵。四是小鋼球左側放置磁鐵。五是小鋼球右側放置磁鐵。在進行實驗前提出問題,給予想象的空間。在實施實驗,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穿插課本知識,進行小鋼球運動情況的運動原理講解。
四、結語
“同課異構”與“微課”是順應新課改大潮流的教學產(chǎn)物,是符合教學安排與教學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生動講解課堂知識,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且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日益普及,“微課”教學模式已成為主流。但目前“同課異構”與“微課”教學的針對性不足,有時不能結合當?shù)貙W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推進,會具備更廣闊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馬敬中.基于同課異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2]張玲玲.高中語文同課異構教學案例研究 ——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為中心[D]:[碩士學位論文].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