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興蘭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習大量的修辭手法、好詞好句等,而在寫作教學中,學生可以結合所學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情感。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部編本教材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部編本教材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新課改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寫作是閱讀能力的展現,兩者不可分割。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引用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對學生而言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新課改理念對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也提出了全新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實踐案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讀寫結合教學形式。
一、依據先講再讀后寫作引導學生對比和模仿
剛進入初中校園的學生,雖然擁有強烈的學習信心,但很容易被困難打倒,情緒變化很大。同時,因為小學時期的寫作形式大多是以情境為主,注重培育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之后再轉為抽象思維,所以學生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提出仿寫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仿寫的形式也可以為小學和初中的語文學習構建橋梁,讓學生更好完成過渡。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原文,了解文章中蘊含的魅力,再讓學生對這一“魅力”進行仿寫,有助于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強化語言表達水平,優化寫作水平。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語句的仿寫,如選擇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仿寫;零散仿寫;選擇修辭手法進行仿寫;以及結合課文的整體立意,進行類似主題的仿寫。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部編本教材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因為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非?!懊睢?,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文章中的好詞好句來優化自身的寫作水平。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边@句話中的“臥”字與前文中“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展現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逸平靜的氛圍,與文章的整體基調相符,可謂是“一字傳神”。同時,文章中也有擬人的手法,如“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中的“忽然害了羞”就引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描繪了夕陽與白雪互相映照的嬌羞之美。
二、依據邊講邊讀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欲望
初中生在小學時期的啟蒙教學中,思維層次和能力都得到了培育。因此,初中時期的作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文章整體性的掌控,這就需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深層分析,確定文章主題,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以此為基礎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多引導其對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拓展寫作、改寫以及續寫等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拓展寫作訓練,這樣有助于讓抽象化知識變得更加直觀,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劃分段落,對文章有更深層的了解。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部編本教材八年級上冊語文《渡荊門送別》時,講解完相關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和想象力,將這一故事改編成一個記敘文,如“初出蜀山的你為之一振:長江掙脫了高峽的束縛,在廣袤的原野縱意地奔流,你的思緒奔騰不止,你的激情亢奮不息。難抑的興奮,掩不住的喜悅,充盈胸襟。你站立船頭,縱目四望,神采飄舉;你心神駘蕩,胸臆寬舒,眼前似展現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美畫”。通過寫作訓練,學生可以在鞏固課堂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詩詞作者的認識,優化自身的寫作技巧。
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育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培育學生多種學習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且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
1.培育觀察能力,形成自我認知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對世界的了解并不全面。隨著年齡的提升,學生對事物也開始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獲取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因此,在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培育學生觀察能力,促使其獲取更多的觀察體驗,形成自我認知。以讀寫結合教學為例,要想讓學生具備讀寫結合的學習技巧,就需要讓學生自主去實踐和觀察,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多了解身邊的人和事,而不是依據“死記硬背”的形式記憶好詞好句。通過自我認知和理解,可以優化學生的觀察水平,這項能力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不只是在學習中可以應用,在生活也會用到。
2.培育記憶能力,形成言語自覺
記憶是學習和應用知識的基礎,每一個學科都要具備這項能力,初中語文也是如此。學生依據記憶學習中獲取的知識點,儲備到自己的大腦記憶層中,可以為未來的應用提供依據。初中是學生記憶的最佳時期。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培育學生記憶的興趣,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培育學生記憶的能力。若是選擇死記硬背,學生不但不了解知識點的含義,而且記憶的速度會很慢。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讀寫結合、聽說結合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記憶速度。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九年級下冊《魚我所欲也》時,因為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所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上課前可以通過小故事的引用集中學生注意力,如“全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經過幾年的航海考察活動后,身體變得十分虛弱,但他還是用僅剩的時間完成了生物學巨著《進化論》,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則小故事發表感受,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讀寫結合是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形式,其在應用中獲取的教學成果已經得到了大量初中語文教師的肯定和支持。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有很多種,在課堂中應用,需要教師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學習水平進行選擇,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學生的想象力,培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此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志勇.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0).
[2]趙菊.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新課程(上),2016(06).
[3]范艷玲.農村初中語文讀寫結合實效的實踐探討[J].云南師范大學,2016.
[4]薛淵.初中語文仿寫式讀寫結合作文教學探究[J].渤海大學,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