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茂
【摘 要】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在教育領域學生們可以學習的平臺也逐漸的增加,并且變得更加便捷,這些新的平臺打破了傳統模式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習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同時能夠將我們的學習內容進行跟蹤記錄.而在這樣的趨勢下,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利于信息時代的這些先進產物呢?目前出現了一種新型技術,即學習分析技術。本文將針對學習分析技術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應用加以闡述。
【關鍵詞】學習分析技術 信息技術 初中
縱觀目前社會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平臺,可以說是豐富多樣的,這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特性。而隨著學習分析技術的出現,可以說它給我們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帶來了很大的便捷。通過學習分析技術,老師可以預測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行為,預測學生學習后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從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在本文中將具體介紹學習分析技術在我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施,希望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學習分析技術概念
所謂學習分析技術,就是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系列有效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形成方案報告,并投入到下次教學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干預和指導。由它的概念我們不難看出學習分析技術首先要做的就是搜集數據,搜集的這些數據包括很多,例如學生的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生的考試成績等。而在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這些采集而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形成反饋,從而在教學中去分析學生行為和問題,加以干預,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學習分析技術組成
通過上述闡述不難看出學習分析技術包括有數據采集、分析數據、推測數據、反饋信息和干預指導這些環節。首先數據的收集它的方式是多樣的,通過學習平臺作為媒介,形成的數據包括有報表式的也包括文本和圖片樣式的。通過這些數據的采集對數據進行分析,推測出學生學習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并進行有效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實施。
2.學習分析技術特點
那么學習分析技術呈現出哪些特點呢?首先學習分析技術有大數據作為支撐,大量而全面的數據信息為學習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之所以說這些數據全面是因為這些數據包括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特長,也包括他們在學習中的一些信息,比如學習時長、學習的頻次和學習的反饋等等。另外這種技術是能夠讓我們看到文字報告的,所以更加直觀,而且可信度高。在學習分析技術中學習者是主體,分析的內容包括學習之前所持有的學習水平和他們的能力,從而進行評估,制定適合學習者學習的內容,另外在學習者學習以后對其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來了解學生學習的特性。同時學習分析技術將分析的結果告知老師,老師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將學生的不足之處告訴給學習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學科,目前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應該作為教學中的主角,老師只是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但是很多老師仍舊將自己擺在一個主角的地位上,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樣就縮短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無法實現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
2.教學單一,無法實現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那么就需要老師制定分層次的、豐富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在課堂上滿足所有同學的需求。但是目前老師采取的教學內容模式仍舊單一,使得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津津有味,有的學生索然無趣,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3.知識更新慢,難以順應時代發展
現在是一個信息更替非常快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必須不斷地充實和學習,以便傳輸給學生新鮮的知識。但是信息技術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得老師不知道從何下手,力不從心。
三、學習分析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1.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驗階段
學習分析技術需要構建教學輔助平臺,該平臺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內容,出勤情況,上課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和測試結果,通過這些數據的記錄,更加直觀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利于因材施教。
2.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環節
前面說到的輔助平臺就是learnsite,該平臺的投入受到了廣大老師的喜愛。該平臺為學習者的學習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使得學習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時實現了學生的主體角色的轉變。
3.初中信息技術個性化教學
這種平臺系統通過學生進入平臺的那一刻就開始監控了,那么可以完全借助該平臺建立個性化教學模型,讓教學者能夠充分掌握學生特性,從而輔助教學,達到個性化培養的效果。
學習分析技術的實施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春天,它的出現無論是對教學者還是學習者都帶來了很大的益處。使得教學者緊跟時代發展,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對于學習者而言則更有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成長。雖然這門技術借助learnsite平臺的支撐得到了很快速的發展和應用,但是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以便找到更多適合教學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李香勇;左明章;王志鋒;;學習分析的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2016年學習分析和知識國際會議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2]何克抗;;“學習分析技術”在我國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6年07期
[3]張瑋;王楠;;學習分析模型比較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