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吳玉波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經濟發展模式,同時也改變了與經濟活動緊密聯系的財務活動。本文主要介紹了“互聯網+會計”的內涵及特征,互聯網+與企業對接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沖擊,以及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貨幣計量假設對會計信息的披露的缺陷,進而引發人們對會計準則的思考。
一、“互聯網+會計”的內涵及特征
(一)“互聯網+會計”的內涵
顧名思義,“互聯網+會計”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互聯網和會計的相互融合,優化升級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互聯網+會計”從傳統的相對封閉,靜態的模式轉變為開放,動態的模式,是新時期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會計領域提出的新要求,打破了人們對以往會計工作那種死板,固執,枯燥沉悶的看法。
(二)“互聯網+會計”的特征
1.動態性。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會計也由傳統的相對靜態模式逐漸轉換為靈活的動態的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會計核算方式、計量方法、信息的披露渠道等都會不斷地優化。
2.開放性。只有開放才能實現信息的交流和碰撞,才能補己之短揚其所長,才能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會計突破傳統會計的相對封閉狀態,變得更加開放,可以實現跨界交流,會計信息更加公開透明,會計信息的獲取也更加方便。
3.共享性。在互聯網這個大網絡平臺下,信息在這個網絡系統中自由流動,處于該系統的企業可以共享信息,在一個企業內部也可以實現不同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以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并及時發現問題。
4.創新性。“互聯網+會計“本身就是對傳統會計的創新,將互聯網與會計相結合,簡化會計核算程序,優化數據處理技術,大大減少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數據核算的準確度。
二、“互聯網+會計”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沖擊
貨幣計量是指對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通過數字化展現在財務報表中,為關注該會計主體的內部和外部人員提供該會計主體的相關信息。貨幣量假設作為重要的會計理論基礎,是企業開展會計工作進行財務處理的前提,其可以很好地反應企業可以貨幣化計量的會計信息,如企業的資產、存貨、負債、利潤等都可以用貨幣(人民幣)在報表中清晰地列示出來。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加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非貨幣化信息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貨幣計量模式下,一項交易完成后通常是用貨幣資金和銀行存款來結算,在互聯網時代下,交易方式多樣,付款方式也有多種形式,除了可以用現金和銀行存款以外,還可以用支付寶、微信、理財通等方式付款。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披露
(一)貨幣計量假設在信息披露中的缺陷
信息披露不全面。數據只能反映企業一部分信息,而這些數據遠遠不能判斷一個企業的發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因為對于局外人并不知道這些數據是否可靠,是否經過粉飾,其他一些重要的信息如企業文化氛圍,團隊合作,高管的素質等,都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對于這些重要信息的缺失,會影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二)互聯網時代下對信息披露的補充
首先,為彌補貨幣信息披露的不完整,需要增加一些非貨幣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法。其次,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豐富貨幣支付形式,如支付寶、微信支付、QQ錢包等,并使這些形式規范化,合法化,讓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三)互聯網平臺下構建財務共享中心
財務共享中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依托互聯網而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流程化信息處理手段。通過將來自不同公司企業、不同地區的數據信息和非數據信息在財務共享中心整合處理,大大加快高質量信息的生成,節約人力成本,提高服務效率。財務共享中心的一些財務數據如應付賬款、總賬、固定資產、相關費用等和一些非數據化信息如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客戶信息等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企業內部和客戶之間進行分享。資源的使用、管理、分配方式公開透明,這樣既可以建立公司與客戶之間的信任,也可以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到整個世界或國家的經濟結構,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互聯網與會計的無縫對接,給會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鮮的血液,使會計突破了傳統的僵化模式,變得更加靈活,同時也使單一的貨幣形式變得豐富多彩,那么傳統的貨幣計量假設對這些變化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傳統的企業對收入費用的的確認是否一定適用于互聯網+企業的收入確認條件?這些都會引發人們對會計準則的思考。(作者單位為廣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