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默 田清波
受多元文化的沖擊,西方節日的滲透,中國的傳統節日呈現衰落跡象。本文從春節與感恩節的相似性著手,挖掘春節的感恩內涵。筆者認為春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而并不是美國感恩節的復制或仿造,并且表述了挖掘春節感恩內涵,打造中國感恩節的必要性。
節日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表征和載體、是民族文化的薈萃,更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外現。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勢下,節日保護對于一個國家意義重大。它是保持一個國家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洋節日的涌入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中國的傳統節日日漸衰落。即使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節日氣氛也是越過越淡。作為國家發展中流砥柱的中青年,由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重視、對西方等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高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的傳統節日意義對于他們而言減弱程度更深。
曾有學者在大學生中做過調查,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你的看法如何。74%的人持非常和比較支持的態度。但是相當一部分人單純只是為了假日休息時間,而不是因為它是傳統節日而重視這些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遭到了冷落,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和保護刻不容緩。
1 春節與圣誕節
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對沖擊我國傳統節日的洋節日有所了解,因此眾多學者對中西方的節日進行了對比研究。如歐陽巧林、羅曉黎和肖麗珍等學者主要探討分析了圣誕節和春節的異同。而羅曉黎、汪春英等學者則著重探討了兩個節日相似性。可見眾多的學者更傾向于認為圣誕節和春節具有相似性。然而筆者認為春節與美國的感恩節更具相似性。
2 春節與感恩節
2.1春節的起源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中記載“年,谷熟也。”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放在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禾谷一般是一年一熟,歡度豐收也就是“過年”。
2.2感恩節的起源
感恩節的來歷可以追溯到1620年。最初移民來到北美大陸的歐洲人,由于缺衣少食,水土不服,很難生存下去。北美洲的原住民為他們提供食物,提供生活用品,教他們求生技巧,使這些歐洲移民渡過難關,得以在北美扎下根,生存下來。按照宗教傳統習慣,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同時為了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美國設立了“感恩節”。
2.3春節與感恩節的相似性
2.3.1 對自然萬物的感恩
春節是古代天文、氣候、農事及民間信仰結合的產物。過年起源于對谷物豐收的慶祝,表達了人們對自然恩賜的感恩。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的衣食住行,一切必需品都要向自然索取。尤其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農耕社會,這種情況表現的更加突出。人們在每年收獲后,懷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供奉收成,表達感恩之情,來酬謝大自然一年的眷顧并祈求接下來一年仍然能得到大自然的饋贈。
感恩節是美國的一個獨特節日。感恩節源于移居到美國的清教徒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首次獲得豐收。為了慶祝豐收、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美國人創立了感恩節。美國的感恩節同樣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感恩。
2.3.2 對神靈感恩
春節期間,很多民俗活動體現了人們對神靈祖先的感恩。“祭灶神”是對灶火燒食之功的感念。“祭土地神”是對大地繁衍萬物的回報。“祭龍王”“祭谷倉神”……等等活動,表達了人們對各種神靈,物靈的感恩。
感恩節基于美國先民的宗教信仰。他們認為先民們到達美洲大陸獲得的豐收是由于上帝的恩典。因此,在感恩節當天人們會走進教堂,鳴放禮炮,虔誠地向上帝表達感激。
2.3.3 對親人、朋友等的感恩
春節期間,人們都會攜家人跪拜長輩,走親訪友,表達對長輩親朋照顧的感謝之情。同事朋友之間也會利用這一節日,進行團拜,感謝領導同事朋友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春節成為人們集中表達情感的時刻。
在美國,感恩節除了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更多的是一個向家人、朋友等表達自己感激之情的契機。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享盛宴。傳統習俗中人們會書寫感謝卡向親人朋友表達自己的感激。
中國的春節,從根源和本質上是一個感恩節。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相契合。這與美國的感恩節節日主題不謀而合,但絕不是美國感恩節的一個復制或仿制品。
3 打造中國感恩節的必要性
隨著西方節日的沖擊,中國的傳統節日呈現衰落的趨勢。挖掘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以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的春節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一個感恩節。再加之中國的感恩教育缺失,感恩文化沒有得到太多的傳承,中國的眾多學者發文表示應該通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中國的感恩教育。因此挖掘春節中的感恩內涵,將春節發展和打造成中國的感恩節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玉溪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