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市鉆心湖虹鱒魚場
(2018年9月7日)
寧安市鉆心湖虹鱒漁場于1986年建成投產,位于國家級五A旅游景區鏡泊湖西南6公里處,是國道莫延公路的重要節點。四周環境優美、林木蔥郁,交通和旅游優勢明顯。富集的水源主要來自于地下涌泉,冬暖夏涼,非常適合冷水魚養殖。目前,漁場占地面積7000余畝,配套完善了試驗、繁育、休閑、體驗、冷藏等多項功能,養殖品種由單一的虹鱒擴大到10余個,是全省最大的虹鱒養殖場。2013年,虹鱒漁場獲得了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稱號,冷水魚養殖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休閑旅游、體驗觀光功能給漁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截止2017年,漁場產品已遠銷到上海、廣州等地,年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年商品魚產量達到40萬斤,產值超過1000萬元。
一、傳承歷史文化,推動冷水魚養殖從量到質的飛躍
虹鱒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可食部中含蛋白質18.6克,熱值卻低于150卡,是一種高蛋白、高可溶性脂肪和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低熱值、低膽固醇的優質水產品。在每100克可食部中,含有ω3不飽和脂肪酸3克,其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減輕因風濕和牛皮癬所產生的痛苦,虹鱒還含豐富的脂溶維生素A和D、水溶維生素B12和B6、EPA(20碳和5烯酸)和稱為“腦黃金”的DHA(22碳和6烯酸)。1959年,朝鮮金日成主席贈送給周恩來總理5萬粒鱒魚發眼卵和6000尾虹鱒,當時國家主管部門責成座落在寧安市渤海鎮的黑龍江省水產研究所飼養,并人工養殖試驗成功,開啟了虹鱒新的神話。1986年,鉆心湖建成虹鱒養殖場,自此虹鱒便在寧安繁衍生息。建場后,多項科研成果的應用及資金的大量投入,有力地推動了冷水魚養殖科技進步和產業化的進程,漁產品養殖結構得到優化調整,繁育養殖設施不斷得到改善,養殖規模呈現出逐年遞升趨勢。2000㎡的試驗池,5000㎡的子魚池,8000㎡的成魚池、2000㎡的網箱養殖水面及200㎡的孵化室,200㎡的冷庫和300㎡的技術研發實驗室均已投入使用。成功引進了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冷水魚優良品種,如三文鱒、金鱒、道氏鱒、高白鮭和三文魚均已試養成功并進入量產,每年可向全國各地提供各種鮭、鱒優良品種和優質的魚卵、苗種。
二、打造生態品牌,推動冷水魚養殖從產到銷的跳躍
鉆心湖是萬年前由于火山口噴發而形成的湖泊,水源主要來自于地下涌泉,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冬季不封,四周野生動植物資源富集,為冷水魚養殖提供了絕佳的生態環境。一是打造生態品牌。寧安虹鱒已成功獲批為全國地理標識保護產品,“鉆心湖”虹鱒商標已逐漸被全國各地消費者所熟知和認可。二是探索產加銷融合發展模式。為更好地實現“養的好,更要賣的好”目標,漁場開發出冷藏、加工產品,利用互聯網營銷方式,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2017年,虹鱒、金鱒、細鱗等各種冷水魚產量超過40萬斤,孵化魚苗100余萬尾、發眼卵500萬粒、稚魚60萬尾,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利潤超過500萬元,畝效益7萬元,是當地養殖常規品種畝效益720元的97倍,冷水魚(虹鱒魚)養殖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三、開發休閑產業,推動冷水魚養殖從無到有的跨躍
鏡泊湖景區每年游人可達到90萬以上,只要把部分游客吸引過來,經濟效益就非常可觀。幾年來,虹鱒漁場秉承生態休閑理念,立足水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了休閑漁業產業,集冷水魚養殖、旅游觀光、餐飲、垂釣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漁場已初具規模。一是垂釣功能。鉆心湖園內建成多處面積約200余畝的游人垂釣的場所,池內除冷水魚外,還有大量沒有污染的其他野生魚類,可供上百人一起享受釣魚的樂趣。二是體驗功能。園內栽種了大量的綠色蔬菜、水果,夏天游人在園內可以親自采摘食用,也可以自己烹制垂釣上來的魚。三是休閑功能。園內建有休閑走廊、亭子及人行橋,游人可在這里悠閑漫步,也可乘船游玩,休閑垂釣。四是度假功能。園區內建有可一次提供200人食宿的賓館,內部設施齊全,環境優雅,舒適。同時湖岸設有碼頭及可供2—4人自行游玩小型游船觀賞湖光山色,近距離觀賞冷水魚和其他動植物,也可以靠近網箱,觀賞或者垂釣自己喜歡的各種魚類。隨著影響力的增強,知名度的提高,休閑體驗游客量的逐年增加,2018年,寧安市鉆心湖虹鱒漁場冷水魚銷售和休閑漁業的總收入預計將達到1500萬元。虹鱒漁場已逐步成為了牡丹江地區較為知名的旅游勝地,鏡泊湖畔黃金水域的漁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