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晶
親子活動對父母和孩子有雙重的益處。對于孩子而言,親子活動能夠給予他們在父母面前展現才藝的機會;對父母而言,親子活動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孩子,熟悉孩子在和同齡人相處時的特點;對于幼兒園來說,更是增加家校關系、挖掘幼兒潛能的重要途徑。據此,本文在簡要介紹農村幼兒園親子活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對提升農村幼兒園音樂活動有效性的途徑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幼兒工作者有所幫助。
1 前言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決定了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的發展。親子活動的目的就是以幼兒園為中心,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將父母和孩子連接起來,父母用親情去感化孩子,孩子將同等的情感回報給父母,最終實現雙方的“感性教育”。親子活動是一種更為民主的家庭教育形式,它是在傳統教育形式的基礎上根據現在兒童的特點和要求蔓延出來的一種更為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形式。這種教育形式中不僅包含了對兒童正確行為和價值觀念的教育,更包含著家長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2 農村幼兒園親子活動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對農村幼兒園的示范指導作用,財務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但是,我國現階段農村幼兒園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的現象依舊比較廣泛,同時,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不斷增加,幼兒親子活動的開展面臨極大的挑戰。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仍然不足,許多家長認為將孩子放到幼兒園就是讓老師教導,幼兒園就是孩子能夠快樂玩耍的地方,親子活動是無足重要的。另外,在“西方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農村幼兒園教育逐漸喪失了自身的主體性。農村幼兒園有天然的鄉土自然資源,如果能在親子活動中加入鄉土活動,那么必然對促進農村幼兒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3 探析親子活動的有效性
3.1 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
教學能力不等于教育能力。親子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形式,必有同平時上課不同之處,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鑒于理論,還要對活動的安排,任務的分配等有高水平的掌控。親子活動中,經常會有家長向老師請教育兒問題,例如“孩子平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做一件事,該怎么辦?”這時,教師如果不能給出準確回答就會讓家長產生不信任的感覺,甚至會對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產生懷疑;相反,如果教師給出專業的解答并提出確切的做法,不僅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而且還會增強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配合程度,提升活動的完成質量。
另外,在親子活動中,教師的溝通能力也是必備素質之一。溝通能力是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教師的所思所想必須要通過話語傳達出來,而適當的溝通技巧也能夠提升家長和孩子的游戲配合程度。在親子活動中,如果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教師要用恰當的溝通技巧架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在教師的溝通疏導之下,雙方矛盾得到妥善解決,甚至通過矛盾的解決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使親子活動的開展更具現實意義。
3.2 父母在親子活動中發揮的作用
親子活動的開展既是提升家長和孩子關系的重要途徑,又是提升家長對幼兒園理解程度的方法之一。家長要充分認識自己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帶動起孩子的熱情,與孩子肩并肩共進退,困難一起克服,成功一起分享。
親子活動開展的目的不是難為家長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不是將孩子所有的潛能激發到極限。所有任務全部順利完成是不可能的,比賽必然會有輸贏,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以平常心去面對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贏了給孩子必要的獎勵,輸了也要教導孩子不要放棄。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孩子才能互幫互助,勇敢面對困難挫折。此外,家長還要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親子活動才會變得有意義。
3.3 幼兒園是親子活動的“領路者”
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正式邁進校園之前的最關鍵的教育環節,親子活動的意義與作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關注家長,關注他們的教育觀念與行為,盡全力地幫助他們在孩子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幼兒園還要引導和鼓勵家長參與到育兒工作的討論中,讓家長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將恰當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家庭中,這也是親子活動所發揮出的最大價值。
4 結語
著名教育學家德林普斯曾經說過,如果將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看做教育工作中獨立的點,那么家校聯系就是將這些點串聯在一起的紐帶。對于幼兒園來說,親子活動就是增加家園聯系,提升幼兒教育效果的關鍵。現在幼兒教育越來越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親子活動正是實現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和幼兒園通力合作,將親子活動這根“繩”高高搖起,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只有家園互相理解、支持,孩子的發展才能更順暢。
(作者單位: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