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娜
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就是教導我們做學問要有質疑精神才能驅動深化探究,才能及時將知識遷移、轉化成運用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各科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初中歷史概莫能外。客觀來說,歷史存在客觀性和主觀性,學生只有掌握自主分析能力,才能去偽存真,才能以史為鑒,給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思路。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要擺脫傳統的照本宣科和死記硬背的歷史學習模式,代之以鼓勵學生“以代入感”通過體驗、感悟和質疑、求證來深化理解,提升歷史綜合素養。鑒于此,我就結合教學實踐,對怎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深化”進行分析和討論。
1 抓住問題,深化理解
當前中考越來越側重對歷史現象和歷史規律的分析,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善于抓關鍵問題,進行深化理解、分析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啟發同學們敢于自主發現問題,然后通過“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師生多遠互動——得出結論”來全面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和轉化。
1.1 提出問題
客觀地說,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諱疾忌醫,而是要鼓勵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彌補知識漏洞,完善歷史認知。
1.1.1 教師提出問題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抓住關鍵環節設置問題,啟發學生通過思考來完善理解。還以《秦朝的統一》教學為例。我們可以提前給同學們布置幾個問題,讓同學們以問題為框架自己思考和概括知識:統一進程:①秦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②捋順統一六國的順序和時間。統一后:①秦國進行了哪些改革?②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教師給出的導引問題要扼住重點,這樣才能啟發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細節問題,讓同學們一邊預習一邊完善,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了基礎。
1.1.2 學生提出問題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習和分析歷史也有很多角度,我們不能將同學們的思維束縛在一個方面,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比如,學習《秦朝的統一》時在我的鼓勵下,有的同學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為什么齊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沒能形成統一的能力?這個問題很好,很多同學其實都有類似的疑問,這就驅動我們返回來詳細分析和對比秦國與齊楚等國的改革歷程,其實最后問題實際是又回到了,“秦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這樣經過引導,同學們反復對比,對秦國的改革與發展生成了深刻認知。
1.2 引導分析問題
提出問題不是目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才能成功轉化成運用能力。對于歷史這樣開放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構建3-5人的學習小組,便于他們在組內相互啟發和討論。
比如,就上面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分工,有的組員搜集秦國的統一優勢,有的同學分析齊國或楚國的統一優勢。這樣分工便于在短時間內分析更多的資料,然后三方拿出優勢來對比分析。如此,通過重新整合歷史知識,對知識結構進行構建,使知識的系統性增強。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的記憶負擔減輕,還可以對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培養。
1.3 最終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質疑、深化”教學模式的畫龍點睛之筆,其實解決問題找到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整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模式,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就上例來說,無論是讓同學們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還是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我們都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結果,而是通過指導他們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思考和分析,這個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習實際能力的過程,是我們“質疑、深化”教學模式的精髓所在。
2 巧妙設問,逐步深化
“質疑、深化”教學模式重要的是提出問題,這包括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包括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引發大家共同討論思考。但是要想對學生認知起到啟發,問題就必須能概括知識點,能啟發深入思考。
2.1 問題的明確性和目的性
“質疑、深化”模式主要以提出問題為主要核心。問題的優劣與學習效果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問題的提出是關鍵。我們要讓問題有明確性、目的性。換句話說,就是應該把問題與學習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根據當堂歷史復習課的復習目標和復習內容的實際情況來定,引導學生依據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2 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恰當處理好能力目標與“雙基”目標之間的關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嚴密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化。由于學生的學習知識水平有限,思考能力欠缺,一般提出的問題都是較基礎、較顯性的,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隱性問題,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下,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使問題逐步延伸,層層遞進,形成一種爬坡式的整體效果。
結語:新形勢下的中考更側重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考查,而以學生為主導的“質疑、深化”模式深得生本課堂三味,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作者單位: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梅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