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忠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更新的教學手段,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做出改革和創新,尋求更高的發展。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對這類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 農村 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江南北,農村地區也開始了一場全面的教育改革活動。但由于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和研究不足,對于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落實不到位,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現了許多問題。對此,教師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新課改的學習,使語文教學回歸到正常的、快速的發展軌道上來。
一、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落后僵化
盡管新課改中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但由于慣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的手段仍舊十分單一,課堂教學沒有出現較大的改觀。還有一些教師將新課改的落實作為了一項任務,對各類新型教學手段的應用過于形式化,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教學的實質手段仍是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
2.過度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新課改的倡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開始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這一點在當前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也有體現。但一些教師卻只注重了這一點,忽略了自身作為引導者應發揮的作用,完全將課堂和學習交給了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農村地區的學校為了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大量的生源,需要以良好的應試成績來展現自身的辦學實力。這一特點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度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忽略了對他們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這樣的語文教學與新課改理念是相違背的。如:著重向學生講解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以及文章的段意等,而忽略運用方法的講解,只注重據事論事,而不加以引申。這一教學現狀的改變還需要在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漸進的實現。
二、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特定的教學主題給學生插入興趣性強的圖片、音樂或者視頻,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營造一種快樂、和諧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掌握課本中的生字詞,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從而培養學生保護地球、愛護環境的意識。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地球上資源的圖片,然后再播放《保護地球》的宣傳片,從而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后引導學生學習本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即“通過給學生展示出地球遭到破壞的相關數據,從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有限和目前人類無法移居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只能去保護她”。學生經過學習形成新的思考并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地球,深化了語文教學的作用。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引路人,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新的問題,思考新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真正做到語文教學中的“以學生為本”。
比如,在教學《匆匆》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讀一些重點句子產生自己的感悟,從而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優良品質。在進行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語速閱讀本篇課文,使學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即“文中作者所說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文章中哪些句子是表達‘匆匆的含義呢?文中寫作的具體線索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以前學過的關于時間流逝的詩句有哪些呢?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尋找合適的答案,并在同伴之間進行分析討論,理清學習的思路,并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總結學習的規律,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促進學生長遠發展,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學生難以進行自主探究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自主的努力下完成學習任務。
比如,在進行《窮人》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由于本次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本課中的基本生字詞,找出文章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漁夫夫婦所具備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窮困的悲慘境遇,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分析能力。在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首先在課前的預習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預習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我們現在所說的窮人的含義是什么呢?那本篇文章為何要用窮人來做題目呢?”其次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學生要針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即“課文中到底寫了哪些窮人呢?文章中的兩次‘沉默的含義有何不同?”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貫穿全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在解決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其發展任重道遠。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些許問題,究其原因還在于教師。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激發教師的教改意識是解決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問題的關鍵。所以,作為農村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
[2]劉維偉.淺析如何構建靈活多變的小學語文課堂[J].考試周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