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玲 韓笑天
資助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文章回顧資助工作十年歷程,結合新媒體概念,探討新媒體手段對于助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轉型的現實意義,并提出措施建議。
2007 年 5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 號),決定從當年秋季學期起,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這項政策的出臺當時成為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之后,中央為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國學生資助工作全新的開端。到如今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已走過十年。十年間,國家資助體系日臻完善,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學段的全覆蓋,“獎、貸、助、補、勤、減、免”的多種手段和綠色通道措施全面到位,學生資助總投入連年增長,高校資助管理工作也逐步規范。但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資助工作迎來新的挑戰,資助工作不應只停留在“打包式”、“團體式”的幫扶,更應該利用新媒體手段實現“點對點”精準資助、“個性化”人才培養、“長效性”勵志教育,將資助工作與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助推高校資助由“保障型”向“發展型”轉變。
1新媒體助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轉型的概念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它指一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當今社會,它幾乎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具有交互性與及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較多的短信、微信、博客、網頁等都屬于新媒體。新媒體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從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實效上帶來創新和優化。
2新媒體助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轉型的現實意義
2.1 信息處理更為便捷、科學。目前我國高校資助工作雖大部分已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庫或信息系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常以人工統計、整理為主。資助數據多同時較為龐雜,且常包含具體金額,傳統的人工處理方式容易造成誤差。另外資助數據多涉及到學生個人信息,需要安全的數據保護。運用新媒體方式,從專業技術的角度處理數據,更能保證工作的精確和科學。
2.2 管理服務更為規范、高效。以本科學生為例,高校資助工作包含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校內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是多種方式的混合體系。如果在管理上管理者可以運用新媒體,既能實現無紙化辦公,大大縮減人力、物力成本,又便于分門別類統計,動態掌握,調配資源,增加監督,促進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
2.3 育人宣傳更為豐富、具有創新性。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例如重“助”輕“教”,只在于對學生的無償資助,忽視了受助學生的感恩勵志教育、心理健康狀況、綜合素質發展等;另外在資助政策宣傳、勵志人物典型培育、資助育人活動組織等工作中也存在形式單一、受眾面窄、影響力小等問題。新媒體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提供數字化平臺,促進工作的以人為本、深入人心。
3新媒體助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轉型的措施建議
3.1 加強宣傳,拓展資助育人工作“寬度”。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貼近學生需求,搭建官網、微博、微信、QQ 群等多元立體宣傳平臺,消除宣傳“死角”;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增加可讀性,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增加每一位學生對國家相關資助政策的了解,營造鮮活的資助工作氛圍;另外,由“老師單向發布”向“師生雙向互動”轉變,讓更多的的學生參與進來,傾聽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促進工作的提升。
3.2 動態跟蹤,加深資助育人工作“厚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應以人為本,不斷細化。每位受助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教育背景、個性能力等均不相同,作為高校資助工作者,既要從大局把握,盡力了解到每位學生的真實情況,保證資助工作的公平,將有限資源最大化利用;又要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個體成長,體現人文關懷,重視其在心理、學習、交際、能力鍛煉等各方面的需求。運用新媒體手段,完善和更新每位受助學生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法,落實資助成效。
3.3 豐富活動,提升資助育人工作“溫度”。高校資助工作不僅是對學生物質上的幫扶,更應該是精神上的引導,這也是促進資助工作由“保障型”向“發展型”轉變的內核動力。結合新媒體傳播方式多樣、速度快、受眾廣等特點,可以通過類似觀看教育宣傳片、組織微電影大賽、開設網頁表彰專欄、開通困難學生辦理通道、定期發布勤工助學信息等方式,將誠信責任意識、勵志感恩精神、爭先創優風氣、勤儉節約習慣、積極人生態度深入人心。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資助是基礎,育人是核心。在面對“90 后”甚至“00后”學生群體開展工作時,更應該關注媒體的發展對他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高校應不斷適應時代發展,主動接受、學習和應用新媒體,并研究總結規律,發揮其優勢,規避其劣勢,以期不斷提高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效果。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