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磊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過去呼風喚雨的行業已經逐漸沒落。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在新時期也面臨著很多挑戰,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經濟與政治格局的變化將會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帶來新的變革。文章針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問題與對策建議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問題;對策建議
1 大環境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影響
1.1 行業監管力度的增大
國家針對工程勘察設計提出了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在實際情況中,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發展與進步。行業監管真正需要管理的是分段管理與資質審批。雖然目前國家已經有趨勢要逐步取消行政審批權,建立項目負責人制度,具體項目責任到人,而不是企業,但今后實際的作為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1.2 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勘察設計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具有顛覆性與革命性的。當前正處于大數據時代,每個人與每個行業都在源源不斷地制造數據、接受數據。大數據將直接改造或者覆滅某些行業,同時大數據本身也是一個規模十分龐大的產業。這些發展與變化對勘察設計行業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1.3 招投標過程中勘察因比重低常被低估
時代的發展以及我國工程項目市場化導致勘察與設計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勘察獨立招投標項目較少,現階段勘察單獨招投標項目一般都達到 10 萬以上,但是越來越多的勘察項目和設計總包在一起招標,勘察單位的單價掌握在設計單位報價里。導致勘察單位價格上不去等情況;利潤被作為分包單位進一步剝離。
1.4 行業和市場環境還不能為企業
和設計團隊發揚工匠精神提供充分保障,人員職業化程度不高,設計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于設計而言,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精心設計的理念和追求,還體現在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依賴于人才及其職業追求。由于過去一個時期行業的快速發展,在人才的積累、沉淀、持續提升和行業文化理念及職業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隱憂,表現為:設計精細化程度和技術創新不夠,對設計作品缺少責任感;以產值為導向,對設計價值認識不充分;職業精神與追求顯得非常淡薄等。由于這種隱憂,使得行業的“工匠精神”欠缺,成為設計難以發揮應有價值的重要因素。
1.5 環境的沖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化的理念。所謂的市場化有兩種含義,即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統一的市場運行機制和市場體系;在短期內實現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雙軌過渡體制的改革過程。這是一項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競爭的優勝劣汰為手段,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制與效率最大化目標的機制。市場化將促使行業的分化,這對于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來說不僅僅是挑戰,更要注意到背后隱藏的機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過去主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拆遷與城市基礎建設。隨著市場環境及宏觀經濟體制的變化,該行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的同時,多個領域將會獲得大量的資金注入,勘察設計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但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許多勘察設計企業的運作模式比較適用于一線與二線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并不完全能夠適應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需要。
2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展望與變革
2.1 迎合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資源配置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正在逐漸建立公正公開、平等開放的市場準入機制,統一市場監管制度。這將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帶來新的變革。過去,政府主要采取蘇聯模式對勘察設計行業進行分割管理,在如今的市場形勢下,其他行業、其他地區的同行企業將進行更加充分的融合與競爭。在未來不久的時間內,勘察設計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將面臨嚴格的市場考驗。在風云際會的市場形勢下,企業如何塑造自己的企業價值、挖掘自己的優勢、滿足業主的需求將決定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下去。種種跡象表明,政府正在逐漸轉變自己的職能,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將市場的調節機制發揮到最大,規范經濟活動,減少對市場的過度干預,給市場以自由、充分的發展空間。將來,政府將逐漸轉變自己的地位,開始以業主的身份進入市場,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再盲目地加快工程進度,將投資、培育更多的新生業務形態需求的項目。政府正在從監管部門向服務部門轉變。
2.2 加強自律,形成共同價值觀
市場化的程度逐漸加深,企業的資質將會進一步淡化,行業內部個人承擔的責任將會加大。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內部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與職業化進程的加快,增強行業的自律性,從提升個體的水平入手提升行業整體的水平。同時,以正確的、嚴格的價值觀引導行業,為行業健康發展不懈努力。行業組織層面
2.3 深化改革,完善服務職能
深化社會組織改革,進一步健全分支機構布局,完善規章制度,構建結構合理、職責明確的組織機構和服務體系,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務企業、行業、政府和社會的能力;全面履行“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職責,積極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企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創新發展、誠信自律。
2.4 深入開展市場重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
加強新常態下企業改革發展的調查研究,探索行業創新發展思路和途徑,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建言獻策,當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針對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BIM技術、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未來重點發展方向,組織行業專家或企業開展針對行業市場重點、難點問題的專題研究,為企業開展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實現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2.5 引導和推動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深入貫徹落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市場監管的政策法規,組織行業內企業對新出臺的政策進行宣貫和交流;大力推廣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鼓勵在市場準入、項目招投標中廣泛應用信用評價;協助主管部門懲處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定期公布企業“黑名單”;推進行業從業人員道德規范體系建設,營造自覺守信的從業氛圍,讓失德失信者寸步難行。
2.6 深化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
推進行業內企業溝通交流渠道的多元化,搭建高效、便捷的交流溝通平臺;通過引導,組建產業聯盟,開展技術合作,深化企業間的資源對接;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協會之間的聯系,策劃組織跨行業的溝通、交流活動;助力企業“走出去”,發揮行業組織的聚集優勢,在風險管控、人才培訓、國際交流、協調對外工程服務貿易爭端、行業改革與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2.7 完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
梳理行業現有技術標準規范,加快修訂一批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的技術標準;加強技術標準系統性、前瞻性和時效性研究,穩步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發揮協會在標準化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團體標準的研究與編制,增強標準有效供給;有序推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與國際接軌,學習借鑒國際標準的先進經驗,吸收、轉化國際標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開展中國標準的翻譯和“走出去”工作,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
3 結束語
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的行業最終將會被殘酷的市場淘汰。只有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勘察行業的發展,不斷變革、創新,才能不斷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祝波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展望與變革思考[J].中國勘察設計,2014(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