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摘 要】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主動的探究者,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新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預習 良好習慣
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而預習就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學習過程之中,為他們學習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一、認識進行英語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主動的探究者,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二、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課前預習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也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首先,教師應明確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其次,教師在課前檢查其預習的情況,在課上針對其預習結果,給予指導,并讓預習結果比較好的學生談心得,談體會,從而調動其他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就會體會到預習的好處,并主動去預習課文,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三、指導學生有效預習英語的方法
1.熟悉課本,夯實基礎
第一,讀全文。學生在預習英語課文時按照教師所教的閱讀技巧進行課文的整體閱讀,側重于認知課文本身包含的信息材料,了解文章大意,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如在預習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5 Unit 2 Tintin has been popular for over eighty years時,可指導學生按照Fast reading,Careful reading,Discussion等閱讀步驟對課文進行自主閱讀,并完成適量的預習作業,這是對預習結果的驗證和考核,也是自我檢測的一種手段。
第二,查單詞。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標注生詞,看音標,先劃出單詞對應音標里的元音音素,接著在單詞音標里標明音節,然后嘗試著根據音節拼讀單詞。了解該單詞的詞性和詞義,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等。
第三,劃詞組。針對重點詞組,要求學生通過預習,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重點詞組,用橫線畫出來。如在預習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6 Unit 2 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時,劃出look after時,然后讓他們想到與look有關的詞組如 look at/ look for /look around/ look down /look up /look forward to/ look over /look out…
2.巧用網絡,提高興趣
現在網絡已經成為初中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上網是初中生最為普遍的一種行為,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工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那會更高效。教育的信息化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個性化和自主化,信息化為學生創設了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學模式。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可以獲取大量信息,例如,在指導學生預習外研版八年下冊Module 2 Unit 2 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時,教師就可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來查找有關埃及金字塔的一些信息。
3.發現問題,尋找答案
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學生一定要準備好筆記本,在預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點,而找出難點正是預習的深化。古人說“學貴有疑”,這是學習的核心,也是預習的關鍵,它重在思考理解。在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對一時搞不懂的作記號,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直到弄清、學會為止。
四、及時檢查、評價,激勵學生的預習成果
1.及時檢查預習作業完成情況
檢查的方式有:查閱學生的預習筆記、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筆答、課內提問檢查等。 可利用早讀課、課間的時間親自督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10 分鐘進行檢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進行。總之,提高預習效果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法及時檢查、注重發揚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
2.及時對預習結果作出評價和鼓勵
教師的評價在學生預習習慣形成的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重視評價導向,通過一個點頭肯定、一點微笑鼓勵、一句口頭表揚,給前進中的學生以信心和動力。教師尤其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耐心指導,并且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課的習慣。教師給學生的“魚”是有限的,而學生掌握“漁”之后,自己就可以打開知識的寶庫。“好的預習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只有真正落實預習環節,讓學生“先行一步”,做到有準備地聽課,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課堂變成師生、探究、合作、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也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自從老師在英語課推行課前預習后,情況就大大不同了,通過預習我對課文內容都有個大概的理解,而且會自己去找重點詞組,重點句型,上課時我會格外留意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這樣我就聽課的目的性很強,這兩年老師指導我們預習的方法后,我的英語也提高很快。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底1版
[2]齊靜.淺談英語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及方法.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Z4).
[3]馮劍萍,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預習習慣[N].21世紀英語教育 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