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筆者學校每年都舉辦“三人籃球”比賽,但由于學生運動水平低,常出現比賽難以順利完成的窘境,尤其是七年級的女生,剛剛進入初中,學生間的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的水平較高,可以流暢地完成比賽,而大部分學生之前未接觸過籃球,甚至連最基本的運球也很難完成。因此在校園組織的低水平“三人籃球”比賽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規則,以便讓學生享受比賽帶來的快樂。
一、比賽規則的“變”
針對籃球基礎差的學生對“三人籃球”比賽規則進行的一些改變(表1)。
1.攻防轉換出弧線
在“三人籃球”比賽中,要求防守方搶到籃板球或搶斷球需將球運出或傳出弧線再組織進攻。由于學生運球的能力較差,會降低整場比賽的連續性,因此可以將規則簡化為隊員之間傳接球3次即可投籃,不必出弧線,以保證比賽的流暢性。
2.交換球權后的發球
“三人籃球”比賽規則中,籃球中籃后由防守方隊員在球場內直接將球轉移(包括運球和傳球)出圓弧線就可以組織進攻。但是在低水平的運用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節約比賽時間的作用,有時學生甚至不明確自己的攻防角色轉變而造成比賽混亂,因此,可以要求中籃后的球權轉換采用球場頂端半弧圈內發球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本方所處的狀態。
3.進攻時間
在“三人籃球”比賽規則中,規定進攻時間是12秒,但是對于低水平學生來說,難以在12秒內完成進攻,而且在基層的籃球比賽也很少有計時鐘。因此在執行此項規則時,可以適當延長進攻時間,并且裁判員給予進攻方5秒倒計時的提示。
4.比賽時間
“三人籃球”比賽時間為每節10分鐘,但由于學生的體能與技術較弱,很難堅持10分鐘的劇烈運動,加之基層的比賽場次較多,裁判員和場地都較緊張。因此,在制訂比賽時間時,如果是組織全校范圍內的比賽,且場地、裁判員壓力都較大的情況下,可以將比賽時間適當縮短為5~8分鐘。
5.替換
按照“三人籃球”比賽規則,當球成死球時并且進攻隊尚未與防守隊隊員之間傳遞球前,允許雙方替換隊員。替換上場的隊員在其隊友離開場地,并與其發生身體接觸后,即可進入比賽??此坪芎唵蔚囊巹t,對于低水平的學生來說卻較難掌握,很多學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死球”狀態,因此很難自己把握換人的時機。為了節省比賽時間,明確上場隊員的身份,換人規則可以更改為,由隊長向裁判口頭提出申請,裁判協助的方式完成替換。
6.犯規罰球
“三人籃球”比賽規則規定,當守方隊員全隊累計犯規次數未到6次時,僅針對投籃犯規進行1次或2次罰籃(圓弧線外投籃犯規),超過6次后進行2次罰籃,超過9次后除了2次罰籃外再加上球權。但實際的操作中,如果2隊實力懸殊,往往弱隊的犯規次數會明顯多于強隊,此時再將球權疊加判給強隊,會造成2隊的比分過于懸殊,不利于激發弱隊隊員的積極性。因此,可以將此規則簡化,僅要求球隊犯規累計超過6次就執行2次罰球(如果投球得分有效則只追加1次罰球),取消追加球權,6次以內的犯規處罰規則不變。
7.違體犯規
違反體育道德犯規是一種性質非常惡劣的犯規行為,出現此項犯規,很可能會導致隊員受傷。“三人籃球”比賽規則是隊員累計2次犯規則取消比賽資格,在低學段學生比賽過程中,更應該讓學生明白比賽的宗旨和意義,加重對違反體育道德犯規的處罰。既是對場上隊員的保護,也能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二、比賽規則的“不變”
對“三人籃球”比賽規則的改變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其目的是為了讓比賽更易組織,過程更加流暢。但在“三人籃球”比賽規則中有一些規則是不可變的,如:走步、2次運球等違例行為;打手、阻擋、拉人等犯規行為。這些規則是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則,如果這些規則改變了,就會改變籃球運動的特性,雖然可能使得比賽更加順暢,但是可能會造成學生對籃球的錯誤認識。但對于臨場裁判來說,在較低水平的“三人籃球”比賽中違例和犯規的行為較多,如果嚴格按照規則的要求試行,比賽很可能會陷入難以完成的境地。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針對籃球規則中不能改變的規則要遵循不獲利不追究的原則,即不太明顯的阻擋、拉人等犯規行為,只要不影響對方的進攻,一般不予追究,目的是防止比賽被過多地中斷和有利于對方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