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葉
【摘要】微課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對傳統課堂學習有著補充和拓展的作用。文章以中職Photoshop平面設計課程為例,探討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融合的有效途徑,旨在解決教學難題,取得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學習方式;混合學習;教學應用
近幾年來,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面對微課熱潮,教育學者及一線教師需要冷靜、理智地分析微課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應用。微課變革了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其時長短小、內容精悍、形象直觀的特點,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也都認同微課的諸多優勢,并且或多或少地把微課應用于教學中,但實際收效不大。究其原因,微課的作用主要不是課堂上體現出來的,而是在課外。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方式也許是唯一可行的選擇。Photoshop課程中,常用工具和案例制作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綜合實例實踐性強,在兩個學時的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吃不消”的現象。微課自主學習資源,既能呈現課程核心內容,也可以提供配套資源,解決了傳統授課時不能面面俱到的短板,也減輕了教師重復性指導的負擔。利用視頻呈現演示操作的知識點、技能點,生動的流媒體形式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容量小,方便網絡傳輸。學生下載微課視頻到手機離線學習,符合網絡時代下的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的需要。在微課制作方面,利用PPT2010導出功能可直接創建視頻或者錄視頻,制作簡便實用,成本低,通用性強,技術問題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由于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學生沒有課外實操的設備和場所,真正的翻轉課堂無法實行,但可以采取折中辦法,將知識的傳授從課堂移到課前,課堂主要用于學生實踐應用。這樣,借微課之力,教師減少了理論講授的環節,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關注學生,給予個性化指導,增強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把學生課外自主的“學”與課內有效的“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與學效果的優化。
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貫穿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節。課前,教師制作上傳微課和任務,學生靈活安排學習進度,完成“探究學習-整理收獲-反饋效果”的過程;課中,教師集中講授釋疑,引導學生展開案例實踐與探索,教師關注學生主體的學習進展,給予有效的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可重復學習微課,促進知識的內化;課后,教師通過測驗或練習檢驗教學效果,微課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
(一)課前,導學設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
在這一環節,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是重點。微課自身需要系統性,在教學設計與組織方面要精準到位。選擇和分析處理知識點,定位合適的微課類型進行微課制作,構建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節奏緊湊,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內容聚焦,才能持續吸引學生,促進其自主學習。重點把握三點:一是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去設計微課,利于個性化學習;二是梳理教學內容,構建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使學生在短短幾分鐘時間里快速掌握知識要點,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知識;三是教學設計要保證知識點的完整性,選擇符合課程特點的內容呈現形式,生動趣味化,錄制視頻,通過QQ師生交流,收集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明確難點。
(二)課中,課堂教學組織是關鍵
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任務遞進等教學方法,展開“學-教-練-導”的教學過程,強調重點,突破難點。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互動,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練習的進度,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正、指導,彌補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師生交互局限的微課短板,幫助學生吸收內化。
(三)課后,效果評估,復習檢測
通過微測驗、微作業檢驗教學成果。根據教師的課堂觀察、學生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布置課外習題,使教學得到延伸和拓展。
標志設計是Photoshop課程VI圖形設計的重要內容,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標志知識和設計方法,才能開展實踐教學。微課的應用,創新了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習時間,既解決了理論知識容量大、實踐學時不夠的問題,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下面以“標志設計——班徽設計與制作”為例闡述微課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通過教學,使學生能了解標志設計的相關知識,掌握標志設計的方法,并能進行標志設計及制作,為下一單元的企業形象(CI)設計內容奠定基礎。標志構思手法和表現手法的掌握和運用是本課的重難點。新知學習及班徽設計部分在課前完成,課堂實踐完成班徽的制作。
(一)課前,通過微課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1.導學設計。學習目標:了解標志基礎知識,掌握標志的設計原則及方法流程。
學習內容:標志的特點、類型、組成要素,標志的設計原則、構思手法、制作技巧。
延伸知識:標志的來源、歷史、創意方法和色彩應用(自主選擇)。
學習任務:通過學習任務單開展自主學習,圍繞標志設計的基本知識完成班徽的設計。
理論知識學習的呈現采用倒推方式,從個別入手,歸納成類,再從類入手,提煉本質特征,最后歸納規律與原理。即從學生身邊最熟悉的標志——班徽設計入手,提問設疑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思考,圍繞標志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以校徽為示范案例講解設計元素構成及選取,通過優秀作品賞析探究標志的設計方法。最后歸納總結標志設計的關鍵知識,布置課前任務——結合班級特點,進行班徽設計。
微課中,以問題導學為貫穿主線,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一問:你們班有班徽嗎?班徽是什么?提出班徽設計任務。二問:如何設計?以學院四種版本的logo引導學生分析標志的特點及構成要素,進行知識的詳細講解及案例制作演示,總結標志的設計原則。三問:班徽設計怎樣才能體現專業、班級特點?展示班徽優秀作品,提出解決辦法。最后總結歸納,強調標志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2.制作微課。以PPT課件為載體,以圖文并茂、動態的形式呈現標志的基礎知識及優秀作品案例,以動畫形式展示標志創意的過程。注意版面風格統一,文字信息量大的,盡量采用文字圖形化。操作演示部分采用錄視頻方式錄制Photoshop軟件工作界面的操作過程,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出現,文字提示強調操作步驟和要點,幫助學生理解。使用Camtasia studio音視頻剪輯工具進行視頻合成剪輯,添加配音、字幕。同時制作配套學習視頻資源——標志的歷史知識、色彩應用知識等。
3.組織學習。教師提前一周在學生QQ班群上傳微課學習資源包,內含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課視頻、配套學習資源、學習反饋單。學生開展以學習任務單為導向的自主學習,在課前完成新知學習及班徽的設計,了解制作步驟,為課堂上的項目實施——班徽的制作做好準備。
(二)課中,學生動手完成項目,教師點評總結歸納
教師先提出問題:什么是標志?如何進行標志設計?標志設計的原則有哪些?通過學生回答情況以及學習反饋單結果,綜合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利用10分鐘時間集中講解知識重點、難點,解決學生課前學習遇到的困難。
課堂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標志設計的知識積累,完成實踐任務——班徽的制作。課堂平面設計工作任務單以廣告公司訂單為模板,學生圍繞訂單的制作流程開展實踐,通過情景模擬,實現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更多地關注兩頭的學生。對于不按要求開展自主學習的學生對其平時成績扣分,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幫助指導;對學優生布置課堂進階任務,在完成任務后自主選擇更深入的學習;指導學困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進度,獨立或協作完成任務。
最后,開展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效果評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標志的設計意圖和表現形式,教師歸納技術要點——標志設計方法之主題、創意、構圖、色彩和文字,總結學生學習情況。
(三)課后
在課堂上未能完成任務的學生,課后按需回顧微課內容,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教師制作APP測驗型交互式練習,掌握學生關于標志設計的學習效果。
實踐證明,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得到了學生的青睞和認可,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大大增加,學習和教學效果明顯好轉。當然,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學設計與課堂組織。如果只是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把微課生搬硬套過來,用微課簡單取代教師的授課,對學生幫助不大,微課教學失去了有效性。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微課教學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教學信息化能力。
微課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有效學習資源,是對傳統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和有效拓展。根據教學需求恰當運用微課,實現微課與傳統課堂的有效結合,拓展學習時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但教師在控制學生自主學習方面仍有難度。微課如何才能更有好地架構起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之間的橋梁,真正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師生,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一個需要廣大教師持續關注和積極探索的命題。
[1]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05):34-40.
[2]陳舒心.論“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