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韓宇 鄭瑩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而教師在課堂進行適當引導,促進知識的內化。雨課堂以其簡單方便的操作方式受到高等教育教師的青睞。將雨課堂引入分析化學課程,為“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便利,使課堂的有效“翻轉”成為可能。
【關鍵詞】課堂;分析化學;翻轉課堂
分析化學是藥學院的專業基礎課,是教指委指定的中藥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奠定學生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培養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為教學目標,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學生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逐漸增多,原有課程課時不斷地被縮減。針對這種情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已經勢在必行。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基于網絡及數字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成為一線教師研究的熱點。
本教研小組自2015年開始,以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為媒介,對分析化學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將本校藥物制劑專業2015級(翻轉課堂模式)與2014級(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做比較,平均分分別為72.02和69.42;統計5個分數段100-90分(A)、89-80分(B)、79-70分(C)、69-60分(D)、60分以下(E)的人數占比情況,2015級分別為5.0%、23.3%、40.0%、25.0%和6.7%,2014級分別為0.0%、20.0%、33.3%、36.7%和10.0%。兩個學年的期末考試均為題庫抽題組卷,可排除難易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由數據可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平均分有所提高,不及格率降低,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是優于傳統教學的。
“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的課下學習主要依賴于網絡教學平臺,因此平臺自身的維護和學校校園網絡的穩定性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網絡平臺支持上傳文檔、視頻等資料,設有留言區,可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在線交流,但僅限于文字,不支持語音;教師布置學習任務需要學生上線才能看到,無法實現即時提醒,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進程的延誤,也可能造成學生的提問教師答復不及時,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問題都應尋找適當的途徑加以解決。
雨課堂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是一款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領域的智慧教學工具,它的實現主要是基于PPT軟件和微信,而PPT和微信是目前PC和智能手機上大家最為熟悉的兩個軟件。雨課堂通過增強這兩個軟件的既有功能,實現了課外教師可以推送視頻、語音、課件到學生的手機上,學生只需要在微信中關注雨課堂公眾號,掃描教師推送的課程二維碼即可開始輕松的學習旅程。
雨課堂的運行只需有Wi-Fi或移動網絡,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學生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由于學習工具的方便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在課前學習完成后可以將不懂的內容“報告老師”,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預習動態,包括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反饋等。雨課堂還可以將學生學習動態的詳細數據發送到教師的電子郵箱,教師可以根據反饋的數據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雨課堂具有編輯題庫的功能,以單選題為例,教師將題干和選項編輯好后可點擊“提交”按鈕,此時可輸入該題目的正確答案,也可以輸入題目解析。學生終端答完題目后即可顯示正確還是錯誤,并給出正確答案,這樣有利于學生及時做到對答錯的題目心中有數,進而對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進行適當的復習。
雨課堂為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碎片化、異步學習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內容,既節約時間又可減輕學習壓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前反饋和課后測試的詳細數據信息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雨課堂為真正實施“翻轉課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如下:設置問題→提供學習資源→整理反饋信息→設計課堂教學方案→課后測試→整理測試結果→小結。以“酸堿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為例,介紹教學實施過程。
首先提出問題,“若以NaOH滴定HCl,隨著滴定劑的加入,溶液中酸堿度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如何判斷什么時候停止滴定?”學生帶著問題,結合已學過的無機化學知識,對學習資料進行課前預習。
學習資料包括傳統講授中PPT課件的內容,對其中的難點部分進行選擇性的配音講解;將實驗課程中關于NaOH滴定HCl的視頻資料插入到手機課件中,使學生對滴定過程有直觀的印象;將MOOC平臺關于酸堿滴定部分的相關內容也引入進來,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對學生預習反饋情況進行整理,梳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設計課堂教學時的側重點,解決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根據滴定突躍選擇合適的指示劑這兩個主要知識點。
課堂教學中可根據知識點設計搶答題,學生通過彈幕方式直接作答,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達到理解并掌握該知識點的目的。
課下布置小測試,以幾個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題即可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多方面的考核,通過對詳細數據進行分析,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整體教學效果進行總結與評價,為后續教學設計的改進與提高奠定基礎。
將雨課堂用于分析化學“翻轉課堂”教學中,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該方式深受學生的歡迎。教學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定的問題,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和補充教學資源,設置更加合理的課前預習問題及課后測試題目,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的目的。
[1]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05):26-32.
[2]肖安寶,謝儉,龔付強.雨課堂在高校思政課翻轉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7(05):46-52.
[3]黃成龍.雨課堂讓教學更輕松[J].科教文匯,2016(35):27-28.
[4]黃燕芬,陸海鋒.基于雨課堂的移動學習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J].軟件,2017,38(0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