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妍玭
【摘要】隨著泛在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文章以高職類通信專業核心課程《電子EDA技術》為例,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對課程進行了課程內容設計,對高職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了進一步探討,對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泛在技術;大數據分析;移動學習系統;在線開放課程平臺
泛在技術(ubiquitous network,“Ubiquitous”)也被稱為泛在網絡技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讓任何人在任意的地點、任意的時間獲取需要的知識。泛在技術具有普遍性、可移動性和包容性,被公認為未來各領域發展的方向。
泛在技術是一種高速發展的新興技術,其發展之迅猛,以一種爆炸式的發展席卷了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泛在技術、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最終將實現無處不在,無處不泛在。
課程團隊通過向學生、用人企業了解,對揚州市職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521名在校學生以及一部分已經畢業工作的學生,通過問卷星網站的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網址https://www.wjx.cn/jq/18261227.aspx),獲得有效問卷412份,其中男生297人,女生115人,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行大量調研之后,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學習特點、對本課程的評價以及他們的學習需求。

由圖1可知,學生更樂于接受的教學活動方式包括項目參與、案例分析以及互動討論。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結合企業大學的“MIMPS”教學模式,根據《課程標準》,并依據學情以及電子企業的崗位職責要求,我們以任務驅動為牽引,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展開“分層次化”教學。教學過程涵蓋了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
(一)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教師利用課程網絡平臺發布教學活動安排,布置課前學習內容,包括達成目標、方法指導、內容與要求、課前準備;學生進入課程網絡平臺了解任務資料,觀看相關視頻或動畫素材,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移動教學平臺。
學生可以掃描教材二維碼有配套的資料進行課前學習,并完成前期基礎知識的測驗。教師通過大數據對課前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如圖2、圖3所示,及時了解學生前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習動向。


(二)課堂教學階段
為學生創設任務情境,發布一個產品性能要求。學生分析設計要求,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平臺,分為工作小組,討論功能模塊的劃分。學生閱讀實際案例,通過學校圖書館、中國知網以及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查找資料,并在線提交設計方案。
1.軟件設計部分。進入課堂之后,接著師生對課前各組提交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既要達到設計要求,軟件設計功能模塊的劃分也要考慮合理的扇入扇出,以及外圍硬件電路設計。師生經過充分的討論,同時教師也給出了修改意見,進行了修訂完善,最終得到這次的設計方案。
每個功能模塊,根據難度不一樣,分值也不同,各小組討論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各自領取一個功能模塊的設計任務,實現了“分層次化”教學。學生分組編寫程序,完成編譯、調試和仿真,教師從旁予以指導。封裝完成該功能模塊,以供整體設計時調用。
2.硬件電路設計。由企業教師介紹企業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結合實際產品要求,指導學生正確選擇符合性能的元器件,設計外圍硬件電路。同時學生觀看3D動畫,了解企業級的焊接工藝標準,完成硬件電路設計。
3.任務總結。最后學生進行小組匯報和成果展示,進行小組互評。教師和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會將最后的設計方案和完成成果提交企業技術工程師進行評價,學生可以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幫助。最終考核標準由校內考核和企業評價組成。
(三)課后拓展交流
課后,學生在課程網絡平臺中進行復習及拓展學習,借助課程討論交流群組,隨時隨地答疑解惑,交流反饋,網絡教學平臺有“闖關練習”等進階小游戲,鞏固知識,強化學習效果。
根據課程特點,合理使用信息化技術,知識掌握更扎實,設計更合理,工作效率更高了,同時也解決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實現了過程化、多元化評價。
在信息化環境下,綜合采用各種數字化資源,合理地組織教學,提升教學效果,依托校企合作,充分引用工程案例、企業資源,采用數字化工具及軟件展開教學活動。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實現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分層次化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對同類型課程的課程設計以及高職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1]張紅艷.泛在學習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3):277-278.
[2]王娜.泛在網絡中信息資源的層次結構與價值增值機理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36(10):31-35.
[3]呂佳,劉志紅.基于泛在技術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2015(08):59-60.
[4]江曉麗.泛在學習理念下外語自主學習中心建設研究——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6(03):28-33.
[5]解繼麗,王曉彤.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機制[J].學術探索,2015(09):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