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平
近年來,我市、鎮兩級政府對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在村集體財務管理水平、村財審計監督兩塊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農村財務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會計人員隊伍不穩定、農村財務管理意識不夠強、財務管理不夠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流于形式等,本文就如何能更好的加強村級財務管理進行探討和提出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農村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愈加明顯,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中村級財務管理中資金使用規范性問題、支付手續、管理認識和管理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對村級經濟發展造成了影響,對此,就應注意加強和完善村級部門的財務管理,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村級財務管理的規定、做法和成效
(一)不斷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根據《福建省集體財務管理條例》規定及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實際要求,我市出臺了關于村賬鎮管措施、并出臺了《邵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各鄉鎮(街道)從本鄉鎮(街道)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了村財管理各項制度和細則,對村現金管理、票據監督、財務審批、伙食管理、村務民主理財、村務公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資源開發利用、大宗物品采購等公開競價和招標投標制度等都做了比較詳細、明確的規定,有效提高了全市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二)加強村財監督管理檢查,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近年來我市村賬鎮管已經實行了電算化,并對村財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成立了市招投標中心、各鄉鎮均成立了資產監管中心、各村實行了村民代表會議議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村務開支監督理財等制度。村級財務按月記賬、審核、結賬,按月公開在村務公示欄。鄉鎮還設立了專門的村財審核會計對村財票據進行審核,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并要求村整改,有效提升了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二、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金使用不夠規范
有的報賬員怕麻煩,為了圖省事,經常不按規范使用資金,尤其是在發放農民補償款等支出總是尋找各種理由到鎮會計服務中心開具大額的現金支票來提取大額現金支付,不按規定使用銀行轉賬支付。
(二)工程支付手續不夠健全
由于換屆及報賬工作復雜等原因,村報賬員流動性大,在支付工程款項時,很多報賬員業務不熟,本身對報賬票據的審批要求、報賬所需的附件材料很多都不太了解,故村報賬員及村務監督委員會往往在審核票據時不夠完整。村務監督委員會也往往不能如實履行其監督作用,監督流于形式居多。
(三)大工程化小工程
有些村為了逃避招投標,動起了歪腦筋,有時會把一個大工程化成一個個小工程來處理。該實行招投標的不招投標,做成小工程用誤工補貼來支付工程款。
(四)村主干對村財管理認識不到位
有的村主干對村自有資金使用認識不到位,認為這些資金都是村里自己的或上向上級爭取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出現花錢我行我素的現象,對上級對村財監督起抵觸的思想。
(五)管理不到位
經管隊伍不健全。經管站作為三農中心的一份子,往往最受忽視,經管隊伍人員少,且大多數經管干部都身兼多職,上級對經管工作也是長期沒有工作經費,導致經管人員無法主動組織必要的相關人員參加村財管理培訓,削弱了對村財管理的監督指導作用。
三、完善和加強村財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資金使用監督
通過調整充實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重新制定現金管理制度、健全資金使用監管制度、完善財務審批程序、建立村財資金內部審查制度等手段,健全完善的村財管理機制,使各村資金管理步入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進一步提高村財資金使用效率。嚴格大額現金使用支付,要求支付1000元以上的單據必須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嚴禁大額支付現金,否則予以相應的處罰。
(二)完善財務相關制度
財務制度是進行財務管理的重要依據,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對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農村的財務工作進行管理時,要建立健全財務制度。而財務制度的完善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對財務公開制度進行完善,確保第一時間公開村內各項財務收入和支出,同時村內的各個項目開發,要使用民主決策方式,聽取群眾意見,集合眾人的智慧,降低個人主義的不理智性;第二,完善會計審計制度,避免個別村干部挪用集體財務資金,保證農村的財務安全;第三,完善農村的會計核算制度,確保會計信息處理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為進行各項決策提供參考意見;第四,妥善保存會計核算資料,保證相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第五,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村內收支活動的監督,嚴格審批流程,實施專款專用。
(三)加強村財監督,規范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規范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
嚴格對村資產臺賬和數據滾動管理,加強對村資產的監管,做到財實相符。嚴格執行農村集體資產處置制度、資源開發利用和農村工程項目、大宗物品采購等公開競價和招標投標制度。通過嚴格的程序,規范經濟合同管理。盡量避免大工程化小工程的形為。對村集體的債權債務要進行定期、及時的清理,以防集體資產不必要的流失。嚴格收款票據管理,收款票據和村集體現金只能由報賬員保管,嚴格開支票據的審批制度。
(四)加強人員培訓
調整鄉鎮經管隊人員工作范圍,使之專司其職,保障足夠的工作經費,能有足夠的精力履行其監督職能。能經常組織村報賬員、村主干、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財管理的有關人員進行相關財務知識培訓,增強財務管理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提高村財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素質,逐步走向村財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規范化的軌道。以便使村里自己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村財使用的一些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糾正問題。
(五)村報賬員人員穩定性
目前,村里三年一換屆,導致村委上任第一年在熟悉工作,第二年可以熟練工作,第三年換屆無心工作的狀態。由于村財管理需要一定的專業性,管理人員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建議村報賬員人員隊伍要穩定,不受換屆影響,這樣可以增強報賬人員的責任心,提高報賬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質量。
(六)實施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現階段會計管理工作發展的主流趨勢,對提供會計工作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提高農村經營發展管理水平的極佳現代管理手段,可以在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同時,實現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確保會計核算工作開展的質量,為實現農村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實施會計電算化,還可減少群眾的財務糾紛問題。
(七)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主要是明晰各項產權、摸清家底,明確集體資產所有權界定與實施產權登記,并建立相應的集體資產臺賬。在此過程中,首先,建立農村集體經濟資產清查小組,加強對農村資產的清查力度;其次,對現有集體資產實施產權界定和評估,及時核銷不存在資產,詳細記錄集體組織資產的存量、結構和運用效益等內容。最后,根據資產的清查結果,建立準確的資產臺賬,做好資產的登記工作,防止出現資產流失問題,確保集體資產的安全完整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農村在對財務進行管理時,依舊存在著嚴重的管理混亂問題,使得在開展財務工作時,整體的管理水平受到影響。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影響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并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提升農村對財務的管理水平,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作者單位為邵武市下沙鎮三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