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
一、代理記賬產生的時代背景
從大的時代背景來看,代理記賬之所以會如雨后春荀般地出現,主要原因是經濟形勢的復蘇以及大量小型經濟實體的出現。根據國家有關統計部門的統計訊息,我國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有4000多萬家,其總量超過企業總數的99%,這些企業貢獻了國家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人口。而且隨著市場準入政策的不斷放寬,這種發展勢頭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眾多小型、微型經濟實體的出現,急需要大量的財務管理人員為之提供記賬、報賬、報稅、證照年審等一系列專業化服務,由于財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強、知識面要求相對高的工作,因此,為減少成本,這些經濟實體不得不聘請一些專業的機構或專業的人士從事這項管理工作。此外,工商和稅務部門為加強監管,在企業進行注冊時就要求企業必須建賬并進行會計核算,而中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就會向市場尋求成本較低的財務核算服務機構,于是代理機構或代理人員就這樣應運而生。
二、代理記賬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財務管理歷史角度看,代理記賬還屬于一種新生事物,無論是從行業規范方面,還是從立法治理層面,都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并逐步完善。結合近年來各地的具體實踐,發現代理記賬具體實踐過程中尚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代理記賬機構管理混亂魚目混珠
眾多代理記賬機構是伴隨著眾多的中小型、微型企業的出現應運而生的,發展規模大、發展速度快是其明顯的特點。數量的突然龐大,難免使一部分不正規、不規范的機構涌進這個隊伍,給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有些機構在記賬人員的匹配上,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或只注重業務素質,不注重行業道德素質,給代理記賬工作埋下了很多隱患。在一些地方,一些剛從院校走出校門的學生就開辦了代理記賬公司,所聘請的也是一些沒有實際記賬經驗的、業務還很陌生的學生,他們雖然工作熱情高漲,但缺乏市場經驗,如果不能加以規范化管理,勢必留下很多隱患。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代理記賬管理辦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代理機構中多數管理者都無法達到《代理記賬管理辦法》規定的要求。因此代理記賬機構亂象叢生的局面恐怕短時間內還難以徹底根除。
(二)代理機構業務的獨立性遠遠不夠
一般而言,代理記賬機構與其所服務的對象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在這種關系模式下,就很難確保其雙方市場地位平衡,通常情況下,為了不得罪自己的客戶,特別是那些實力強大、服務周期較長的優質客戶,代理記賬機構都會盡可能地滿足這些客戶在記賬、報稅等方面的一些額外要求,甚至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一些民營中小企業中,一直存在著內外兩本賬的現象,代理記賬機構掌握的賬目往往是用來應付外部比如工商、稅務、審計等監管部門的檢查的,而真實發生的情況只有內部人掌握,代理記賬機構雖然知道這里面的一切,但礙于情面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他們的業務方面的獨立性是遠遠不夠的。
(三)代理記賬機構與服務對象之間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一般情況下,由于委托代理機構所代理的都是中小型企業或者是通過熟人、朋友介紹的關系戶公司,因此大部分的業務往來也僅僅局限于口頭承諾上,或者心領神會上,很少與服務對象之間簽訂正式的具有法律層面的合作協議,既然沒有正規的書面合作協議,就不大可能詳細規定合作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因此,一旦出現業務上的問題,必然難以劃分責任,必然相互推諉,這種情況必然為雙方進一步合作留下隱患,也會給監管工作帶來很多的麻煩。
(四)監管部門有效監管力度的缺失
由于屬于新興行業,又有著很快的發展速度,必然給監管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按照正常邏輯,當出現一個新興的行業時就應同時出臺配套的監管措施,加強監管力度。代理記賬行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是各級財政部門,但是財政部門監管的層面非常廣泛,因此不可能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對眾多的代理記賬機構監管到位。另一職能監管部門是稅務部門,而稅務部門也站在保障國家和地方稅收的角度,只要完成賬務處理、及時足額的繳納稅款,稅務部門就不再監管發生的其他事情,因此也不能發揮其引導和監督的作用了。可見,代理記賬這一領域就如同一個灰色地帶,是那個監管部門都可以管,但哪一個部門也不太可能將其管好、管到位、管徹底。
三、如何控制代理記賬業務中存在的風險
代理記賬機構的大量涌現,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市場的客觀要求,雖然發展過程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都屬于發展中的問題,既不能杜絕,也不能任其發展、泛濫,而是要正確引導,不斷完善監管體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其逐步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各地都在探索,大致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必須加強對代理記賬機構的政策性監管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發展速度過快的行業,必須對其進行政府監管。實踐證明,無論哪一個行業,政府部門監管的時間介入的越早、力度越大,后期出現嚴重問題的概率就會越小。所以,對于代理記賬行業,有關主管部門應盡早制定出相對完善的監管方式和監管辦法。力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不打折扣,不留后患。在監管法律法規的制定上,應側重細節性監管,盡可能使有關條文覆蓋到該行業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代理記賬機構所服務的對象往往千差萬別,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同的組織結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期,所出現的問題都是不盡相同的。作為監管職能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問題盡量周全,這樣就可以把很多本來很嚴重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盡快提高代理機構的業務水平
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一個是提高代理記賬機構的市場準入門檻;另一個是對代理記賬人員不斷強化業務培訓,不斷對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第三是加大對違規單位、違規人員的懲戒力度,全方位提高其違法成本。因此,要求必須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作用,加大對《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的宣傳力度,并隨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需要不斷修改、完善、調整、補充《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相關條例,特別是要結合不同行業、不同時代的特殊情況,制定一些切合實際的細則性的法規、條文,使之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同時,監管部門應發揮積極引導作用,不斷督促代理記賬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通過合格證發放、資格證評審等一系列手段促使其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規范、不斷進步。在提高進步的同時還要加大監督和檢查的力度,財政部門應攜手工商部門和稅務部門,從各源頭著手建立會計監督檢查機制,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對代理機構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促使這一新興行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對其中發現問題又屢教不改者,堅決清除,使其終身禁入該行業。
(三)在法律層面保障代理機構業務工作的獨立性
有兩個層面:首先,受托代理機構要先從自身建設出發,樹立良好的業界口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代理記賬機構本身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做到打鐵先要本身硬。自己規范了,才好要求別人規范,自己守法了,才能要求別人守法。其次,代理機構要堅守原則,無論在什么事情上都不能屈服于委托企業不再合作的無理要求,不對虛假的票據進行處理,不出具虛假的財務報表,更不能與受托企業里應外合、狼狽為奸,干出一些違法的事情,而是要守住底線,獨立運作,堅守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雖然這樣做的后果有可能失去一些合作機會,甚至失去很多代理收入,但是從長遠看代理機構遵守法律法規會贏得大多數企業的信任,從而獲取更多的資源。(作者單位為駐馬店市立信財務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