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星
主持人:本周出現了久違的陽線,泛舟覺得筑底成功了嗎?
泛舟:筑底不存在成功與否,因為整個過程就是一直在筑底。之前和大家說的很清楚了,這里如果出現加速震蕩,容易更早確定反彈開始,反之會比較復雜。就好比現在這樣。在密集區里反復拉扯,就很尷尬,這里最怕橫一段時間放一次量后再下一個臺階,如此可能震蕩幅度較大且周期較長。
主持人:這周明顯放量回升了,難道還不算反彈周期開始嗎?
泛舟:這周也就一天放量了,其余時間日均成交金額還是1100億元左右,想發動反彈,光靠這些是不夠的,更何況2750-2900點堆了不少量,我認為,每天都必須保持在1400億元以上,才有希望完全消化這個區間。所以大家在這個位置別想太多,是不是反彈開始了,或者會繼續震蕩,這些都不重要,這兩個月的結構就都是在構筑中期底部的過程中。對于投資者來說,你要確認這些是為了什么?為了入市進行投資?還是要加倉?如果是為了入市,你大可不必等到確定指數反彈,因為這段時期既有類似銀行板塊這樣符合價值投資的公司,又有短線爆發力強的標的。這些和指數沒有絕對的正相關性。再說了,你如何確定指數反彈開始?萬一又變臉了呢?豈不是又一次被收割。對市場別抱期待,平常心就好。對我來說,這整個時段至少是適合大家練習交易的。
主持人:其實大家都沒發現一個現象,這周滬指出現了800多億元的當日最低成交金額,離你說的700-800億元差不多了。滬指也就是見到這個地量后出現的反彈,這算不算反彈信號之一呢?
泛舟:很多人不明白700多億元是什么概念,2014年6月份的時候也就這個級別了,當時指數也就2000點左右晃悠,你如果再往前看,滬指殺到1849點之后,反手向上再趨平穩,日均成交金額大致6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700億元已經接近上一波牛市筑底前的成交金額了。當時兩市才多少家公司?還沒有各種外資。所以我之前認為這是一個極限數字。800億元左右見底都是正常的,只不過相對六七月份的平臺來說,這是一個不怎么完美的信號。還是那句話,這整個過程無論是量還是趨勢都屬于底部構筑中。
主持人:那么大趨勢認準了,板塊還是那么幾個,基建、泛科技、新能源和金融的大銀行等,這些都反復好幾個月了,還有沒有新的板塊出現?
泛舟:資金選擇要么是估值足夠低的,要么是未來預期明確的,其他都是東一下西一下,抽風式上漲,沒有持續性,就很難有賺錢效應。所以板塊未來應該還是這些反反復復的走強。個股可能會出現比較獨立的,類似8月份上漲至今的德新。
主持人:是的,周五早上你還在微博說,可能“德子”的周期要結束了。之前第一次震蕩也沒聽你說這話,為何反而看著要新高了突然這么說?
泛舟: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覺吧,當時也說了這個結構是有問題的,不同的人對于我說的現象理解是不同的,畢竟每個人的認知是有限的,思想是有瓶頸的,這是客觀事實,律師沒法和醫生解釋法律上的問題。“德子”周期結束不僅僅代表其一家,而是整個周期內所有的。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微博,周五早上是這幾個月中第一次說,“這個市場需要繼續觀察,目前根本看不出任何現象”,因為之前幾個月,幾乎每天上午半小時就大致知道什么情況了。
主持人:我覺得你就算說的再透,也會有很多人不明白,因為每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是不同的,看問題出發點都不同,結果更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朋友每年都會到現場來堅持聽你講課,每次都來,其中不乏高手。
泛舟:越是高手越會明白,道聽途說不靠譜,甚至對自己有害。可能我這幾天隨便說的一句話對于你來說不重要,但對于別人如獲至寶,讓其突然頓悟。或許你覺得不重要,就不會記住這句話,更不會和朋友一起探討、分享,但沒準對于你的朋友們來說,卻很重要。主要是說和聽的人是否當時在一個點上。不過我歷來說話都不會去踩紅線,大家都是本著學習的精神來交流的,而不是最原始粗暴的方式,既不合規更不合法。能懂的自然會懂,不懂的不代表你就不行,可能還沒到時間,交易這門藝術是需要時間去熬的。一直熬到完全和市場融為一體,它的細微變化你都能略知一二,很難也很辛苦,但這就是熱愛市場人士始終在奮斗的原因所在啊!
主持人:兩周前探討9月行情的時候,蕭蕭分析9月下旬之前,市場會持續受壓,本周2000億美元關稅落地,時間節點也落在9月18日這個日子,市場迅速走強,是否預示著我們一直設想的9月后市場轉勢的到來?
海風若雨蕭蕭:之前我們聊過,市場2018年跌得慘,與去杠桿+匯率貶值+貿易爭端三座大山有關,現在至少兩個因素已經得到有效化解,就是去杠桿和匯率貶值,美元8月中旬沖高96.9之后回落,本周已經跌破了94,并且跌破了100日均線,很明顯進入調整期了,我們國家的匯率政策特點是區間波動,而且相比美元趨勢,有明顯滯后性,美元目前轉弱,雖然人民幣還維持在6.9震蕩,但是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已經不大了。
主持人:貿易爭端短期內依然無法解決。
海風若雨蕭蕭:但是市場可能已經體現了悲觀預期,同時政策面針對市場最關心的減稅等問題做了正面回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采取了基建加碼的對沖政策,我認為,貿易爭端已經不再是市場最突出的矛盾了。舉個反證來說,4-6月中美貿易爭端每一輪關稅互懟之后,市場要么炒作國產替代要么炒作關稅受益的農產品,那么這一輪2000億落地的時候,你看到這些所謂受益品種出來走兩步沒有呢?市場拎出來的反而是基建類個股,路橋系和鐵建。當然你也知道,我對基建類股票一向不感冒,現在又不是4萬億時代了,最近10年來經過N輪基建加碼了,這些上市公司不也就那樣嗎,舊瓶子連新酒都沒裝,能炒出新花樣來?反正我是不信。從影響市場下跌趨勢的三大主要利空來講,市場已經具備反彈的基本條件了。當然,這里即便形成反彈,也是類似于2011年底超跌修正式的反彈,由于經濟周期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還未完全體現出來。
主持人:7月初2691點反彈之后你就分析過,最低限度需要一次底背離結構確認,而大型的底部往往是三次底背離結構,現在的2644點屬于二次底背離了,有沒有三次底背離可能了?
海風若雨蕭蕭:市場糾結2638點破不破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我從來都認為,底部是個區域而不是一個點,以前市場經常出現不破不立,尤其是調整末端會出現連續縮量下跌的局面,比如說2011年2132點和2012年1949點都是破前低快速縮量下跌后形成強勁反彈,往更遠點說,2001-2005年熊市期間,三次1300點形成反彈,2004年底跌破1300點之后,又縮量跌到998點才開始牛市,但是現在的市場有看得見的手(某隊)和不差錢的主(外資)參與博弈,這些資金又喜歡買藍籌權重,所以縮量連續下跌破新低就比較難。市場行不行你就看50,市場猛不猛你就看次新,前者說的是大資金的態度問題,后者說的是市場炒作熱點的問題。本周50指數站穩60線,而且7月3日之后,經歷兩輪波折也沒創出新低來,顯然有盤出底部跡象,所以市場轉勢可能性較大。頂是三天,底是三個月,我認為已經可以更加樂觀一些了。站穩60線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反彈行情確立的基本標準。
主持人:驕陽上周提前判斷指數轉好,很及時,后面如何演變?
驕陽:周線MACD金叉下周就出現,10周線也沒什么大的壓力,日線結構的5、10、20、30、40、60日周期都沒有什么壓力,上面的半年線壓制在2920點附近,可以說,上方有空間,下面有支撐。尤其是5、10、20日周期量能支撐優勢非常強烈,因為之前的扣減量太低了。兩周以后,周線10周期結構會有更加轉好的預期,先不說這種預期能夠帶來多大的改善,但是只要預期存在,那么未來兩周市場就會穩定,資金就會踏實。所以我才在周二的文章中說,后面兩周半,是這個階段最好的操作時間。
主持人:本周金融股走的特別好。
驕陽:大金融是估值最有優勢的,后期穩定增速最明確的,我一直在說這點。外資進入A股,銀行是必買的,養老金進入A股,銀行業是必買的。國內的公募私募來說,金融股也是必買的,為啥?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大多數A股沒有投資價值,倉位上不配置長期絕對安全的大金融,他們心里會不踏實的。所以在A股估值絕對低點區域內,大金融不排除率先出現中期底部的可能。從上證50來看,明顯強于四大指數提前走出底部結構,這也說明,確實有資金提前布局到大藍籌上,雖然看似20年價值投資論破滅,但是我覺得,只是局部破滅,長期真正的好公司,這波股價壓回后,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主持人:本周地產和航空走的都不錯,怎么看待這兩個有明顯利空的行業?
驕陽:利空是短期的,也是發展中必然要承受的。對地產股來說,看似整體機會沒有了,但是難道不是行業龍頭新的起跑點嗎?如果是這樣,那么挖出個大坑,從股價走勢來說,反而是很有利的。再說航空,人民幣貶值,導致航空股股價暴跌一半,但是已經接近7了,難道還要破7元?就算破,能有多少空間?如果不破,那么就等于利空出盡,所以針對航空股,資金敢于在這個位置開始加倉,我覺得是完全正確的。而且航空股的消費屬性明確存在,這點可以保證航空股的安全墊在這個位置上足夠高。所以我覺得,不管是行業分析還是技術分析,你不能只看專家讓你看到的東西,你還要自己去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