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山 李小偉
2018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張玉清的提案《關于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力促青少年健康全面發展》得到了中國籃協主席姚明、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校長李有毅等全國政協委員的支持,從個人提案變成了16名委員的聯名提案。
青少年體育和青少年體質問題由來已久,這一老話題之所以能夠得到眾多政協委員的力挺,一方面說明青少年體育和青少年體質問題依然嚴峻;另一方面也說明青少年體育和青少年體質問題事關重大,除了黨和政府的重視,更需要社會各界和家長意識和認識的覺醒與提高。
我國近30年學生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學生體質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其中學生肥胖和近視率居高不下尤為嚴重,而這2項又與學生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調查表明,久坐少動已經成為很多中小學生的生活常態,尤其是大城市出門坐車、在校沒完沒了的學習,令學生既負擔沉重,又缺少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使得學生的肥胖率日益上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學生肥胖率已達到10%以上,“小胖墩”比比皆是。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低齡化趨勢嚴重,一些過去只有在成年人身上才會發生的病情,如今成為中小學生的“常客”。
近年來,意外傷害事故一直困擾著學校體育發展,甚至影響到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的落實。學生一旦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家長便不依不饒,“校鬧”不斷,嚴重影響了校長們日常工作和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以至于一些校長不得不采取“寧可坐著累死,也不能讓孩子跑死”的極端做法,不惜以犧牲孩子們寶貴的戶外運動時間為代價力保安全。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的體能素質和體質水平不斷下降,伴隨而來的則是其心理水平低下,抗挫折能力下降,意志品質薄弱。
多年來,我國學生近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少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外,還與不正確的寫作姿勢、教室照明度不夠等有關,更與過多的“屏幕時間”密不可分。現實中,長期看手機、打游戲占據了很多大中小學生的生活,他們樂此不疲沉溺其中,嚴重損毀了自己的視力健康,不僅自身體質不佳,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征兵等工作的開展。對于由“久坐少動”和“屏幕時間”過多引發的體質問題,本次全國兩會期間,就有代表委員提出建議,將現有的“保證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增加到“保證每天兩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以確保學生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能夠全面成長、健康發展。
隨著平昌冬奧會的結束,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我國體育尤其是學校體育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學校體育理應要有新作為,要在以下方面多發力:
一是借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的契機,做好奧林匹克教育,“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日前,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公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該《計劃》要求將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這無疑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新機遇,學校體育界理應利用好這一難得的契機做強、做大、做好奧林匹克教育。
開展奧林匹克教育一定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夏季體育活動相結合;二是與“健康中國”相結合;三是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四是與綜合實踐相結合;五是與校園安全相結合。要通過理論學習、體驗教育和賞析教育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冰雪、知冰雪、懂冰雪、賞冰雪中與冰雪結緣,和北京2022冬奧會同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二是借改革之風全面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前不久公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及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方面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的課程內容、質量標準、教學實施建議,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立德樹人,促進全面發展;尊重需求,培養運動喜愛;改革教學,發展核心素養;注重專長,奠定終身基礎;多元評價,激勵更好發展的基本理念。學校體育應當借此次高中課程改革之東風,全面深化廣大中小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小學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游戲化的教學努力讓體育課上成孩子最喜歡的課程;初中則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手段,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選擇,讓他們全面的發展;高中則可以通過專項化的教學,讓學生多學、多練、多賽,掌握一至兩項受益終身的技能。要以校園足球為突破口,帶動校園籃球、校園排球、校園武術、校園網球等項目在校園生根開花。
三是全面開展“一校一品”豐富學校體育內容。近年來,全國各地普遍開展“一校一品”,積極探索適合本學校發展的學校體育模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逐步實現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長,體育文化建設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局面,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2018年教育部將召開“一校一品”教育改革現場會,這不啻是對該項工作的極大推動和助力,各地應抓住這一良好時機,層層選拔和整理、挖掘富有特色的“一校一品”典型經驗,在全國掀起“一校一品”推進的新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