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忠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體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通過體育大課間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做操質量,而且使學生們疲憊的大腦和身心得到很好的調節和放松,振奮學生的精、氣、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課間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來鍛煉身體、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永恒的魅力,感受校園的勃勃生機,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釋放學生的熱情和朝氣,煥發生命的健康與活力。
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直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地處新疆教育學院院內,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最早的、兼有普及小學教育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雙重任務的示范性實驗小學。目前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2400人,其中維、哈、回、蒙等少數民族學生300多人。在上一輩老教師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下,2007年學校在自治區第一屆中小學體育大課間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15年再次榮獲自治區中小學體育大課間評比一等獎,現在大課間活動已成為學校考察觀摩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陽光體育活動文件精神,調動學生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學校專門成立了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包括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各年級長,制訂了四套大課間實施方案(根據全年天氣變化的規律,隨機調整和實施)和一套管理辦法。由于學校現有的2000多平方米體育活動場地,遠遠不能滿足全體學生場地活動的需要,學校依托教育學院體育分院的4000千多平方米的田徑場地資源,協調統籌教學時段和教學用地,合理、有效地開展大課間活動。同時,學校充分利用地下室空間拓展出跆拳道館和乒乓球館,確保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學校從大課間的路隊管理到廣播設備的調試和主持,全部由學生擔任和管理,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學校的大課間采用全員參與的“1+X”模式,“1”是指一系列以操舞為主題的課間操和課間10min班級分組活動(包括小學生第一套廣播操,自編的校本特色的快樂健身操、刀郎木卡姆健身操、模仿操、武術操、皮筋舞、兔子舞、小蘋果、黑走馬等多種元素),“X”是指各種學生體育特長班和訓練隊活動、體育月賽、教師工會體育鍛煉等。全體體育教師根據分工值周負責制,專人負責督查和調控大課間的組織與實施情況,做到每周一小結,每月一公示。
當音樂響起,各年級各樓層班級將同時走出教學樓,沿著規定的路線走直線、走直角,做到不同的路線互不干擾。當學生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后,學生們會根據不同的音樂指令和節拍做不同的課間操。在課間10min活動環節,學校結合各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和技能認知規律,分別開展了趣味迎面接力游戲、花樣小繩、踢毽子、跳大繩、竹竿舞等活動。既保證了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自主展示的機會,又培養了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展現了班級體育特色。
大課間時間,啦啦操隊、籃球隊、足球隊、跳繩隊、田徑隊、輪滑隊正常開展訓練,較好地做到了大課間活動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業余訓練梯隊建設。各訓練隊負責人有的是體育教師擔任,有的是具有體育特長的任課教師擔任,同時積極培養學生擔任小助教,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利用大課間時間,學校每月組織一次體育月賽,即以年級為單位組織的小型體育競賽。包括達標類、趣味類、團體類和個人類等,例如1min跳繩、1min仰臥起坐、1min踢毽子、一長八字、迎面接力跑、拔河、沙包投準等。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30min內協調并組織6個班近350人進行比賽,不僅考驗班級的組織管理能力,而且考驗體育教師的協調統籌能力。做到月月有安排、月月有評比,效果顯著,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一、大課間活動實施方案
由于氣候和天氣變化及場地使用受限等因素的影響,學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和論證,制訂了以下4套方案:
A方案:主要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11月底,利用大學體育場地開展大課間“1+X”模式的活動。
各年級各班根據音樂指令從各個樓門出操,每個班級都有相應的進退場順序和路線,要求“三整齊”(隊形整齊、動作整齊、口令整齊),各班進出場路線要求做到直線行進、直角轉彎。每學期開學第1周為路隊常規管理周,學校聯合德育處、少先大隊、體育組進行專項路隊訓練和常規檢查評比。
B方案:主要在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中旬,由于冬季大學體育場地冰雪濕滑的影響,不適宜在大操場活動時,分兩撥在小操場跑操(一至三年級先跑,四至六年級后跑)。小操場面積共2000m2,前期體育組經過多方會診和學習調研,結合小操場做操位置的標點,設計了小操場蛇形路隊跑操路線,即以年級為單位,各年級在指定的位置集合做簡單的熱身準備,跑操音樂響起后,由各年級排頭的班級帶領本年級沿規定的路線進行跑操。學段不同,跑步的距離不同。要求在統一的跑操音樂指令下,勻速小步慢跑,沿著腳下小點跑直線。后期體育組集體討論和實踐,改進了大課間跑操的路線及內容。將冬季長跑活動分為熱身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熱身部分(5min)根據學段高低不同,分別設計了原地1min小步跑練習、原地提踵練習、立位體前屈練習、各種踢腿練習等。基本部分(5min)在原有的各班做操的區域內成一路縱隊繞過標志物(值周生和班牌),進行班級環形長跑,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由原地走變為原地跑或者由原地走變為齊步走,再由齊步走升級為跑步走。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跑步走變為齊步走,最后回到各班做操的位置。通過走、跑節奏的變換練習和循序漸進練習,既有效提高了學生耐久跑的能力,又更好地強化了學生班集體的團隊意識。結束部分(5min)設計了學生前后搭肩進行按摩、拍打軀干和下肢的放松練習、三面叉(縱叉和橫叉)、體前屈等各種抻拉練習。
C方案:當大學場地不能使用時,分兩輪在小操場做操(一至三年級先做操,四至六年級后做操)。先出操的班級在小操場完成兩套操或舞,后出操的班級在班內做室內操。第一輪做操結束后,根據音樂指令的變化,第一輪操場上的班級回班做室內操,教室內的班級出教室到小操場做操。
D方案:當遇到極端惡劣天氣,如霧霾、大風、雨雪等影響,不適宜在室外進行體育活動時,全校利用校園電視臺轉播,統一進行室內操。學校室內操共分3種類型,第1種類型是英語特色拍手操,第2種類型是新疆舞,第3種類型是蒙古舞。通過室內操的形式,確保大課間活動能長期有效開展下去,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二、大課間管理辦法
為了確保大課間活動有效持續開展下去,確保大課間活動常態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有效化,學校制訂了相應的教學督導、訓練檢查和評比的管理辦法。
1.學校將落實每天體育大課間活動(兩操)工作納入對班級綜合督導內容以及評估指標體系,對分管的責任人實行捆綁式評價,對學生也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
2.學校成立了體育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讓學校領導、體育組、班主任、少先大隊參與其中,齊抓共管。
3.在體育大課間操舞教學方面,對于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操舞組合,體育組采取上大課的形式,即將同一節課上體育課的班級集中起來,全體體育教師分工合作,齊抓共管進行操舞教學。成型后,各班再不斷進行深加工、摳細節。通過多年新授操舞教學的反思和總結,學校教師一致認為此辦法可行、效果好。學生學得快、動作統一,學生學習一套操或舞一個星期就能基本學會。后期通過體育課定位糾錯練習和大課間領操員領做,讓學生盡快掌握一系列特色操的動作要領和方法。采取每星期輪換一次的方式,使學生常學常新,常練常新,調動學生大課間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豐富大課間課間操學習內容。
4.良好有序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氛圍離不開有效管理辦法的出臺,學校每天由大隊部值周班和體育教師對各班出勤、活動、操姿、隊列情況進行監督,并通過每周值周小結和公示的方式,促進大課間常態管理的跟進和提高,保證了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大課間活動更具魅力與活力。除此之外,學校本著“語數外搭臺,體音美唱戲”的理念,對大課間活動的正常開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經費保障。
體育大課間活動是一項大型的集體活動,它不僅展示了一所學校的體育、藝術成果,更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組織管理能力。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已逐步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整體化的軌道,全校師生將再接再厲、爭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