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緣 沈武旗
一、案例背景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育界備受關注的“熱詞”,它既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又是新課標的“源頭”。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主要由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要素構成。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較為直觀,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行為觀察進行評判,而體育品德作為抽象的思想熏陶和價值觀培養,難以在直觀的課堂教學行為觀察中進行評價和落實,也容易被忽視。
現在的中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團隊意識;面對問題,互相指責,缺乏責任與擔當;面對錯誤,互相推諉,缺乏包容;遇到困難,輕易退縮,缺乏堅毅;面對失敗,輕言放棄,缺乏抗挫折能力;面對對手,言語過激,缺乏尊重;面對教師和教練,言行傲慢,缺乏基本禮貌……如何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意識和道德修養呢?在實踐操作中又如何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呢?這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一次班級間的迎面接力比賽,引發了筆者深深的思考……
二、案例描述
1.掉棒失誤——接棒隊員遭指責
筆者上學期執教初中一年級,在11月份組織了一次迎面接力比賽。這是一次隨堂的小型趣味比賽,一共有4個班,每個班男女生各15人參賽。賽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動員,并承諾獲得第一名的班級本堂課的800m跑“課課練”將會取消。
通過教師課前的調動,參賽隊員斗志昂揚,啦啦隊隊員激情澎湃。隨著發令員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第一棒的學生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全力沖向對面的伙伴,場邊學生的激情瞬間被點燃,頓時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紛紛為本班學生加油。面對這樣的情境,筆者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為學生傾情吶喊、激情助威。比賽競爭異常激烈,通過一棒又一棒的拼命追趕,筆者執教的班級,在倒數第2棒時,以微弱的優勢暫列第一。由于最后兩棒的學生是班上跑得最快的男生和女生,學生們都信心滿滿,勝利的喜悅已經悄然寫在他們臉上,加油吶喊聲也越來越大。但是意外發生了,就在比賽十分焦灼的時刻,最后一棒交接時竟然掉棒了。這無異于晴天霹靂,瞬間讓每個學生的心情跌落谷底。當最后一棒的學生把棒拾起來的時候,他已經處在第三名的位置,盡管全力追趕,但最終還是沒能追上前兩名學生,只能屈居第三。
比賽結束后,很多學生指責這2名學生:“就是你們兩個,要不然我們就是第一名了!”這2名學生也相互指責:“都怪你,不早點把棒遞出來!”“還不是你,接棒不把手伸出來點!”在激烈的言語指責中,掉棒的女生開始哭了起來,委屈地說道:“我已經盡力了。”集合的時候,掉棒的女生哭得越來越傷心,幾個同伴圍過來安慰她時,最后一棒的男生仍然不依不饒地指責她,就連班上其他幾名參賽的男生也在小聲嘀咕著:“都怪她,到手的第一沒了,還要跑800米。”
2.適時教育——春風化雨,潤心田
面對著突發情況,筆者意識到,這不正是樹立學生正確體育比賽觀的機會嗎?筆者心平氣和地對全班學生們說:“雖然我們和冠軍失之交臂,最終遺憾地只得到第三名,但是在這場比賽中,看到場上的參賽隊員奮力拼搏,不斷超越;看到場下的啦啦隊隊員全力吶喊,激情助威;看到你們將團結拼搏的精神發揚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你們的財富,我為你們的表現感到驕傲。”
班上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就連之前指責掉棒的那幾名男生也沉默了下來。接著,筆者又說:“同學們,你們有月光寶盒嗎?你們能讓時光倒流嗎?你們能把時間定格在掉棒前的一刻,把棒交接好,再接著比賽嗎?比賽場上經常會有意外出現,面對意外的發生,我們的態度、我們的選擇,更是我們精神境界和思想涵養的展現。當意外事件發生時,我們應該推己及人,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對同學多一些包容,對隊友多一些理解。一味指責和苛刻要求,并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反而讓團隊變得更糟。最后一棒的男生,請你思考后再回答我,你對你當時的反應滿意嗎?”他想了想,低頭愧疚地答道:“我當時看到我們領先,也很緊張,如果接棒前我提示那名女生慢一點,把手張得再開一點,也許就不會掉棒了。”“那么你覺得責任全在遞棒給你的女生嗎?”筆者又問道。他把頭埋得更低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那你現在應該怎么做呢?”筆者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班上的氣氛陷入了短暫的寂靜,忽然,只見那名男生主動走到那名女生面前誠懇地說了一聲:“對不起!我不該怪你!”這時,其他幾名男生也紛紛走過去真誠的道歉,那名女生擦干眼淚,不停地說著“沒關系、沒關系”。
3.恰當點悟——潤物有聲,育桃李
“同學們,體育比賽中,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輸在哪里!找到問題,及時改進,加強訓練,定會進步。集體比賽靠的是團結,出現失誤時,若一味地指責隊友,這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多思考、多交流,集體的力量才能更強大!”剛說完,學生紛紛熱烈地鼓起掌來。筆者繼續說道:“比賽輸了我們還可以找機會再比一次,然而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通過體育比賽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教會我們做事與做人的方法,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就不會手足無措。失敗是成功之母,今天的失敗只會創造更強大的明天!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勇于面對失敗,800m的獎勵,該跑還得跑,但是老師陪你們一起跑。”學生們一下子笑了起來,“出發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沖向勝利的終點!”
三、案例反思
在此次的接力比賽中,由于學生交接棒時掉棒輸掉了比賽,并引發了學生間的相互指責,這是一個突發情況,更是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運用教育智慧,在真實發生的情況中形成教育場,在教育場中教育學生們如何面對失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用包容的心去對待隊友,如何越挫越勇,如何敢于擔當。
體育比賽和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突發事件,如籃球比賽中配合失誤、足球比賽中守門員的“烏龍球”等,都是對學生進行體育品德培養的良機。作為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去幫助學生,拾起學生心中的“掉棒”。
特邀江蘇周燕老師評析
周老師的文章讓我想到了很多,其中,“核心素養”是什么?從他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以下幾點:
是“情”: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教師的方法得當、以生為本,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使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真切體悟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真正魅力,也能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友伴情和師生情,進而讓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溝通,團結合作,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境界。
是“義”:當你伸出一根食指指向別人,另外三根指頭卻指向了自己。文中的“掉棒”的2名學生互相指責,加上班上其他學生的指責,當事人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經過執教教師的一番點撥,學生明白了“義”。義就是擔當,就是責任,2名學生進而也認識到了自己在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我;班上的其他學生也能理解和寬容同伴,相信這樣的班級會更具有凝聚力。
是“智”:是學生主動改進自己的智慧,那一聲“對不起”是需要勇氣的。那一聲“沒關系”更是胸襟寬廣的顯現。當教師用及時雨般的智慧進行點撥,并“智慧”地陪著學生一起跑的時候,我感動于周老師的教學智慧,真正地拾起了學生心中的“掉棒”。希望體育教師們能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教育功能,成為像周老師這樣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
此外,周老師的案例從“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3個方面進行表述,結構完整,思路清晰。案例所反映的主題也是當下熱門的教育話題——核心素養的培養。體育比賽是追求公平競爭的比賽,它能激發并提高個人和集體在運動技能、體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潛能。周老師以一次接力比賽為突破口,以小見大,教育學生無論輸贏都要坦然面對,不指責、不抱怨。這樣的案例選材具有了典型性、研究性和啟發性,既表述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當然,案例背景的表述略顯煩瑣,需簡練些;案例反思是整個案例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周老師可以思考得更加深入一些;整篇案例的語言表述可以更加準確流暢一些;案例描述中3個層級標題如能修改一下:“掉棒失誤——接棒隊員遭指責”;“適時教育——春風化雨,潤心田”;“恰當點悟——潤物有聲,育桃李”。閱讀起來可能會更有邏輯感——環環相扣,更有藝術性——層次分明,更能凸顯出文章的主題——拾起學生心中的“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