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芬

【摘要】目的:對助產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方法:本院18名助產士作為研究對象,設為研究組;另取本院普通護士34名作為對照組。兩組人員均采取MBI量表對職業倦怠情況進行評價,比較兩組人員MBI量表各維度評分。結果:研究組情緒耗竭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去人格化傾向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K(P>0.05);研究組個人成就感評分要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普通護士相比,助產士職業倦怠情況較為嚴重,影響因素來源于多個方面,其中情感因素及個人成就感因素尤為突出,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
【關鍵詞】助產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
助產士所面對的工作環境是十分復雜的。產科患者急癥相對較多,產婦情況變化快,具體工作存在難以預見性,特別是突發性搶救較為常見。在助產士崗位上工作,壓力相對較大,難免會遇到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等,出現這些問題后,勢必會讓助產士出現較為強烈的負面情緒,其職業病會從軀體性向心理、精神方向轉變,進而引發職業倦怠。為探究助產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筆者對本院18名助產士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18名助產士作為研究對象,設為研究組。本組對象中包括主管助產師1名,助產師7名,助產士10名。年齡為22~41歲,平均年齡為(30.1±4.1)歲;護齡為2~17年,平均護齡為(8.2±4.6)歲。另取本院普通護士34名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為21~43歲,平均年齡為(32.2±4.3)歲;護齡為1~19年,平均護齡為(8.4±4.8)年。兩組人員在年齡、護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取MBI(職業倦怠感量表)對本院18名助產士及34名普通護士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52份,回收52份,回問卷回收率為100%。
1.3觀察指標
MBI量表共分為22個子條目,由受試者結合自身感受對問卷當中相關表述進行篩選,以0~6分表示其感受出現頻率。問卷主要涵蓋了3個維度:1)情緒耗竭。該維度主要對由工作壓力所造成的情緒反應進行評價,涵蓋9個小項目,總分共計54分,評分為19~26分為中度倦怠感,超過26分為高度倦怠感。2)去人格化傾向。該維度主要對由工作壓力所造成的對服務對象的態度及感覺進行評價,涵蓋5個小項目,總分共計30分,評分為6~9分為中度倦怠感,超過9分為高度倦怠感。3)個人成就感。該維度主要對由工作壓力引起的對自身工作的看法進行評價,涵蓋了8個小項目,總分共計48分,評分為34~39分為中度倦怠感,低于34分為高度倦怠感。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相關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情緒耗竭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去人格化傾向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個人成就感評分要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3.1助產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分析
1)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導致助產士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助產士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承擔著母嬰兩條生命的重責。在就醫人員法律維權意識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產婦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變得愈來愈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護患之間的矛盾。部分助產士由于工作繁忙,一時之間可能未對產婦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或引導教育不夠到位,一些產婦及家屬對此不能理解,容易出現矛盾,并引發投訴、糾紛等,長此以往會讓助產士的心理負擔變得愈來愈重。同時,助產士日常工作任務較為繁雜,除了要做好助產護理、陪產護理等工作,還需要維護待產室、產房等秩序及環境。一些初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會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甚至是情緒失控。此時助產士需要對產婦進行安慰、安撫,還要向產婦家屬做好解釋工作。這讓大多數助產士始終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特別是對于已婚助產士而言,她們面臨的不僅是工作壓力,還有來源于家庭的生活壓力,當工作與家庭之間無法保持協調時,其心理矛盾會愈加突出,會助長助產士的情緒耗竭感。2)個人成就感因素。個人成就感通常是指當個體在進行某項事務或完成某項事務時,會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功愉悅的感覺。成就感是個體從事某職業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及重要動力。目前來看,助產士工作任務繁重,且需要值夜班。由于產婦分娩時間存在不確定性,經常會出現通宵工作的情況。但助產士整體薪酬待遇水平并不高,在高壓、高強度環境下工作卻無法得到合理的勞動報酬,這會讓很多助產士認為自身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出來。在助產士職業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善于積累經驗,還需要不斷學習并掌握新的技術。一些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往往年齡偏大,可能無法及時適應新技能、新知識,可能會出現失落感。在我國助產士僅為護理專業從屬學科,并無獨立專業體系,這也對助產士職業晉升產生了一定影響,會讓部分助產士逐漸喪失職業成就感。在缺乏職業成就感作為支持的情況下,助產士群體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3.2緩解助產士職業倦怠的相關建議
為了緩解助產士職業倦怠現象,醫院應該給予助產士足夠尊重。根據助產士工作特點,管理者可靈活排班,并加強后勤支持,盡可能降低助產士的非護理工作。排班上可收集助產士意見,盡可能滿足助產士實際需求。若待產者數量較多,可適當增加夜班人員數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助產士工作壓力,降低其體能消耗。通過合理排班,盡可能避免助產士連續加班,防止助產士過度疲勞、出現睡眠障礙等,使其能夠保持相對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崗位工作當中。同時,醫院應該尊重助產士的勞動成果,肯定助產士工作過程中所付出的高強度勞動及其所承擔的風險。通過優化福利制度、績效考核等,盡可能改善助產士福利,使其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增強其職業成就感。同時,要為助產士創造并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院內領導要適時鼓勵并肯定助產士的工作,關心其身心狀態。可定期安排心理專家對助產士進行心理疏導及團隊解壓,增強其抗壓能力,使其能夠保持“平常心”來面對工作及生活,緩解其職業倦怠感。另外,院內要加強職業防護。除了為助產士配置相應的防護設施外,還需要對其進行定期自我防護培訓,提升其自我防護意識技能力,避免其受到醫源性感染,保證其職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