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云
誠信是金融服務業的立業根基,更是保險行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然而,在經營過程中失信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著行業形象。作者認為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誠信建設除了加強行業內素質教育之外,還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監管模式,加大懲戒力度,提高失信者的違法違規成本。本文旨在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難點尋求行業誠信建設新的著力點,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保險行業市場營銷人員業務素質直接影響保險人誠信,盡管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保險公司在誠信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收效不盡人意。誠信缺失現象似乎變成行業頑疾,損害了行業信譽,不利于保險業健康穩定發展。作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探討整治失信頑疾的有效途徑,為行業誠信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一、影響行業誠信的原因
(一)營銷人員道德風險因素
由于信息不對等以及自身利益驅動因素,致使部分保險營銷人員在產品推廣和營銷時,有的只進行概念性介紹,夸大產品保險范圍,有的避重就輕,特別在免賠條款上有意含糊隱瞞;少數缺乏職業素養的營銷人員,擅自承諾一些不受法律保護或合同條款之外的投資回報,夸大保險責任或是進行不實地告知;極少數營銷人員或伙同他人采用虛構保險標的、保險事故或者故意制造保險事故等非法手段,實施保險欺詐,騙取保險公司賠償金。上述不良或違法行為不僅給保險人信譽造成嚴重損害,同時也嚴重侵害被保險人權益。
(二)保險人服務不到位因素
由于保險合同是格式文本,合同條款繁雜,專業性強,投保人在難以充分理解的情況下簽署保險合同,致使其“后患”常常在理賠時才顯現;二是出案后,一些保險公司理賠手續繁瑣,服務不到位,結案時間長,或案件拒賠理由客戶難以接受,在社會上造成“投保易、索賠難”、“收款快”、“賠款慢”的負面印象;三是保險欺詐疑似案件時有發生,由于保險人自身沒有執法權,案件取證困難,致使理賠處置時間較長,而反欺詐案件偵辦成功率比較低,有些不法分子為了達到騙保目的還惡意生事,這類案件一旦得逞,反倒給保險人信譽度大打了折扣。
二、對保險行業誠信建設的思考
(一)加強素質教育,提高保險業服務水平
保險人要堅持不懈地對員工進行誠信教育,提升員工職業素養。在保險銷售、理賠服務等方面,應詳實介紹保險產品,準確告知保險范圍、費率標準、政策要點、理賠責任、免賠條件等被保險人關切的信息,讓被保險人以及投保人可以深入了解保險信息資源,避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另外,保險人要進一步做到信息透明、公開。保險人應建立業務基礎信息披露機制和渠道,讓投保人在選擇保險產品時能夠充分了解相關險種各項政策,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二)加強行業準入體系建設,把好用人關口
針對保險從業人員,保險行業協會可以建立從業人員行為數據庫,多渠道征集其信用數據,對違約行為、誠信數據進行收集、整合,構建一個線上的信息平臺,以供保險機構錄用人員時進行查詢參考,有效管理保險從業人員,提升誠信狀況。其次,保險人應制定規范、嚴格的人事錄用制度,堅持貫徹持證上崗、行業準入制度,充分發揮行業監管和行業協會等公共信息平臺作用,把好人事錄用“風險隔離”這道關 。
(三)建立有效調解機制,解決保險糾紛
針對保險糾紛,保險行業協會可以構建一個長期有效的調解機制,通過協商,解決大量的保險合同糾紛,從而樹立保險人誠信形象,緩和保險人以及投保人之間的矛盾。
(四)完善誠信管理制度建設,加大懲戒力度
對現行的保險法律制度進行進一步地完善,強化失信懲戒機制、出臺可操作實施細則,約束失信行為、提升失信行為法律成本。政府、保監會不斷強化保險誠信管理,對行業造成重大聲譽影響事件需進行嚴厲地處罰,對可能造成誠信風險的經營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只有在各主管部門的監督、嚴格法律約束情況下,保險經營才會走上守法、規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建立大數據共享體系,構建國家誠信管理咨詢體系
保險誠信體系也是國家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不講誠信、違法違規的公民對自身的失信行為產生畏懼感,除了嚴重違法需承擔的刑事責任之外,使其在社會中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條件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六)媒體發聲應客觀、公正,報道行業正能量
在保險行業誠信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媒體的一份貢獻。媒體既是消費者以及保險公司中間橋梁,也是社會輿論導向工具。一方面,保險人和行業協會要及時將誠信建設取得的成果、先進事跡、先進人物等行業正能量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媒體對一些突發事件以及重大事件報道時,應以客觀視角對個別失信人員或事件進行觀察、報道,維護行業整體形象,提升我國保險行業的信譽度。(作者單位為湖南省保險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