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剛德
網絡金融正風生水起,繼支付寶之后,余額寶、易付寶、活期寶、現金寶、收益寶等網上各種網絡理財紛紛出籠,范圍已涵蓋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信托業等絕大部分金融行業及其主要業務,交易量上也大幅上升。網絡金融的崛起為傳統銀行業敲響了警鐘,對傳統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主要從網絡金融的影響出發,提出傳統銀行應對網絡金融沖擊的對策建議。
網絡金融的崛起為傳統銀行業敲響了警鐘。以阿里巴巴為例,依附于電商平臺的支付寶實現了支付和轉賬功能;最新推出的“余額寶”有碎片化理財和支付兩大功能;此外,如果說阿里小貸對淘寶商戶的信用貸款具有“對公貸款”性質的話,不久將要推出的支付寶透支消費則使得支付寶成為具有消費貸款發放功能的“準信用卡”。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曾說過的“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正在從一句口號變為實際行動。由此可見,網絡金融既是金融業發展的趨勢,但同時也對傳統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網絡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
對傳統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挑戰:在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共同孕育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應需求而生,并迅速在支付領域發展壯大。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經逐漸涉足傳統銀行核心的支付業務,并在互聯網支付領略奠定了優勢地位。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第三方支付業務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業務占比還將不斷提高。
對傳統銀行理財業務的挑戰:傳統銀行是傳統金融產品的主要銷售平臺,非銀行類的金融產品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傳統銀行渠道進行銷售。但是近些年來,由于網絡金融的迅速崛起,傳統銀行金融產品銷售主渠道的地位正在受到威脅:
對傳統銀行信貸業務的挑戰:長期以來傳統銀行業務模式傳統而保守,通過存貸差盈利,靠大型企業、集團客戶支撐起將近一半的業務量。顯然阿里金融們在目前的小微貸領域已領先于傳統銀行。
對傳統銀行經營服務模式的挑戰:網絡金融的出現給傳統銀行的經營服務模式帶來一定的沖擊,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一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函待完善。二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有待創新。三是傳統銀行互聯網化進程仍需進一步加快。
二、傳統銀行應對網絡金融沖擊的對策建議
(一)從戰略高度認識網絡金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傳統銀行應從戰略的高度對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網絡貸款等的快速發展加以全面認識,加強戰略研究,明確總體應對策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了解竟爭對手和外部環境,才能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的高管團隊定期會和國內最重要的互聯網企業合作伙伴進行會晤和業務溝通;建設銀行今年籌建了國內銀行業首家電商平臺“善融商務”,目的之一也是要充分研究電子商務和網絡金融。但戰略的核心是必須提升對電子銀行業務的認識,要從單一的渠道建設向銀行全業務領域拓展,要從單一的渠道建設向符合網絡特性的產品、流程融合轉變,要從自身的網絡建設向融人全社會網絡生態圈轉變。同時,圍繞網絡與金融融合的核心,立體整合傳統銀行的網絡、產品、營銷體系,充分發揮傳統銀行網點網絡優勢,從而在網絡“人口為王”的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二)以客戶為中心,變革創新產品設計
面對網絡金融的沖擊,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創新,設計新產品。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努力:首先,緊貼生活變化,洞察引領客戶需求,依托數據挖掘和信息平臺,借助銀行自身優勢,突破傳統經營模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專業化需求;其次,重塑業務流程,高效配置資源,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提供靈活多樣的產品和便利快捷的服務,擺脫單純的支付、資金中介工具的角色;最后,充分運用各類互聯網平臺開展網絡營銷,實現與客戶之間的開放交互式接觸,及時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
(三)競爭中求合作,達成雙贏
電子商務發展勢不可擋,銀行業將會采取更多的舉措在電子商務領域探索發展下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打破了銀行壟斷全社會支付市場的格局。面對第三方支付公司擁有的龐大客戶群,銀行只有通過有效的合作,才能在保證現有客戶不流失的前提下,進而研究如何拓展潛在客戶。對此,傳統銀行必須理性地面對,在競爭中把握先機。第三方支付公司與銀行在支付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它蠶食的是支付清算市場的前端,而所有賬戶和清算仍然在銀行。
總之,網絡金融已悄無聲息“潛入”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漸漸涉足以前由銀行主導的金融服務。我們也看到,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網絡銀行業務被傳統銀行全力推廣。網絡金融“來勢洶洶”,網絡金融與傳統銀行貼身肉搏。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傳統銀行的中介服務功能已被大幅削弱。與此同時,和各種新型電子終端日新月異,功能日益強大,電子貨幣、電子支付、手機銀行等新型金融業務正在快速蠶食傳統銀行業務。因此,傳統銀行業的創新改造已刻不容緩。(作者單位為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