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從最近幾年來看,會計信息化已經逐步成為了企業管理變革的中心議題,這是對傳統管理理念的突破、超越與創新,而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系統的構建和完善就是為了有效提升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效能。所以,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給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幫助我國的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更好的施行內部控制與管理,從而實現企業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相關要素分析
(一)內部環境要素分析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與完善的基礎要素是其內部環境,對其進行探討和分析,就需要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獎勵激勵機制以及權力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分析,然后需要關注的是解決委托——代理關系的權責分配和機構設置問題,對內部審計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和理念加以創新和發展。
(二)風險評估要素分析
中小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中心環節就是對風險進行評估,其主要的內容是對目標實現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問題進行剖析和界定,因此企業需要從自身業務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與之相符合的目標,對可控和不可控的風險加以清晰、合理的界定。然后在對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識別的基礎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根據不同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和它所造成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對所識別的風險加以分級和分類,以此來確實企業風險控制的優先順序,做到有的放矢。
(三)管控措施要素分析
中小企業的管控措施就是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策略和方法,按照企業的風險評估結果,并遵循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導向的一種具體載體和方法。其首要的任務是按照內部牽制的原則,對彼此不相容的職務加以分離,并在企業辦理各項經濟業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授權審批程序,對企業財產使用的關鍵點和要點嚴加控制,與資產相關的所有資料和文件需要加以分類并進行妥善的保管。
(四)信息溝通與傳遞要素分析
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是中小企業完善內部控制的關鍵。中小企業對自身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信息,必須加以識別、過濾和整合,從而可以對信息進行更好的讀取,并不斷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和價值,只有對企業自身的信息加以及時、有效的傳遞和使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信息的實際價值,所以,企業需要積極促進信息系統和控制流程的高效整合。
(五)檢查監督要素分析
中小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是實行監督和檢查,通常情況下是采取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這兩種方式,這樣可以對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和潛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糾正,從而確保內部控制有效發揮其實際的作用和價值。
二、會計信息化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要素的影響分析
(一)改變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
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數據處理技術,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完全按照會計的做賬流程處理會計工作,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人工干預,參數的設置和數據的錄入除外。這是一次對原有的內部控制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和突破,保留了手工時期的基本賬務處理流程,并在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增加了內控程序和操作要點。一般情況下,中小企業是將會計部門分成會計信息收集組、會計信息處理組、決策分析組和系統維護組等,可是在會計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將自身大部分的內部控制功能轉移到了以計算機流程化為基礎的操作系統中,傳統的人員控制系統逐步被人機交互控制系統所替代。
(二)會計信息化使得中小企業風險評估的范圍變大
中小企業對會計工作進行信息化處理之后,產生了新的企業風險,即業務流程風險、數據質量風險和模塊牽制風險等,這些新增加的企業風險又成了內部控制新的關鍵要點,哪怕只有一個關鍵要點的失誤,就會對整個內控系統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對中小企業而言,如果那些作為商業秘密的會計信息被盜取,不僅會造成企業內控措施徹底失效,甚至會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致命的危害。所以,對會計進行信息化處理有利有弊,在提升內部控制質量的同時,也伴隨著系統控制風險的增加,同時也加大了企業風險評估的范圍和難度。
(三)會計信息化使得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發生了轉移
會計信息化拓寬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范圍,在信息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和外部信息交流和溝通的頻率加大,逐漸淡化了之前清晰的內外分割,使得企業內部控制的范圍延伸,難度加大。因此,對會計進行信息化處理,企業的內部控制重點,逐步從崗位分離牽制向網絡安全、人機交互處理控制和數據共享等方向發生了轉移,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四)會計信息化加大了企業內控監督的難度和強度
會計信息化的無紙性以及信息集成性,使得不法分子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機和造假沖動。因此,對企業內部控制監督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企業更加傾向于把內部審計業務進行外包,這就加大了信息資源安全性的評估難度,也加大了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以信息化的方式處理會計工作,在有效提升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效能的同時,也增加了監督的難度、廣度和深度。
三、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優化內部控制體系的措施
(一)加快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和信息的共享
中小企業實施會計信息化,其會計系統就可以和業務系統無縫銜接,因此在業務發生時,企業的會計系統就會對業務系統傳遞的數據及時接收,并根據規范的會計流程對記賬憑證加以填制,同時自動完成對賬和記賬等工作。由于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在系統內部自動完成的,所以大大降低了人為干預的可能性,可以有效保證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的一致性。中小企業進行會計信息化的操作,就要充分發揮信息和資源集中共享的優勢,所以需要企業在自身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好總體的規劃和部署,積極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同時加強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實施和執行力度,從而真正發揮會計信息化的優勢。
(二)積極優化和完善企業內部的牽制制度
中小企業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積極建立并完善切實可行的內部牽制制度,對不相容的崗位進行嚴格的分離。建議企業采取中立的組織結構,改變以往垂直化的組織體系,從而使得企業各個部門都可以參與企業內部主體業務的協同和處理。
(三)努力完善企業內部風險管理體制機制
建議企業對自身在日常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加以識別、分類和評估,在此基礎上,不斷整合和優化多種風險管理技術,總結出其中的規律和共性,從而對企業風險實施有效的管控,幫助企業最大限度的降低經濟成本,從而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優化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
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其監督和管理機制就突破了企業內部系統的束縛,并且一步一步拓展到了企業的外部網絡系統。因此,建議企業不斷優化自身的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把內部控制的要點和關鍵環節有效融入到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中,便于對系統的規劃、運行和維護進行全程的控制、監督和管理,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系統中融入的控制功能得以有效發揮,切實有效的提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最終幫助其實現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作者單位為南京匯盛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