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冀川
隨著人口和產業向城市群尤其是核心城市群的集聚,社會資源也在向這些地區快速集聚,以城市群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極。沿著“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模式,華夏幸福逐步構建起產業新城城市產品體系,近期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9.74億元,同比增長57.1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27億元,同比增長29.05%;實現銷售額805.04億元,同比增長15.63%。華夏幸福實現了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快速增長。
華夏幸福提出核心城市群聚焦戰略,重點聚焦精耕全國范圍內核心城市群,符合當下國家對城市發展的政策方向。作為從河北省成長起來的企業,華夏幸福憑借在京津冀積累的十余年產業新城運營經驗,積極推進產業新城的“異地復制”。
2018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新增簽署產業新城與產業小鎮PPP正式協議10個,其中8個為產業新城項目,2個為產業小鎮項目,全部位于非京津冀區域。通過積極開拓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國家重點城市群和“一帶一路”等熱點區域,華夏幸福的事業版圖從區域性逐漸擴展至全國核心城市群。2018年2月,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產業新城項目、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產業新城項目、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產業新城項目入選財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項目,使華夏幸福產業新城PPP模式形成示范效應。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華夏幸福新增入園企業288家,占總數的64.72%;新增簽約投資額達到745億元,占總數的77.15%;京津冀以外區域的核心業務銷售額占比達到38.6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5%。環南京、環杭州、環鄭州區域上半年銷售面積占比分別達到15.78%、7.30%、10.69%,環鄭州區域繼環南京和環杭州區域之后成為異地復制新的業績增長點。
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更是產業新城的立根之本,華夏幸福以“產業優先”作為核心策略,在業務規模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產業創新驅動能力,促進委托開發區域的產業升級。上半年華夏幸福投資運營的園區新增簽約入園企業445家,新增簽約投資額約為965.6億元,京津冀以外的區域,如蘇家屯、南潯、新鄭等區域陸續引進了佛吉亞(沈陽)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鴻富晉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規模型龍頭企業,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因地制宜為區域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強的高端產業集群,擴大區域產業影響力。
近年來,房地產企業紛紛將提升自身財務水平,降低企業負債作為重點工作,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2018年二季度,華夏幸福單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85億元,同時公司單季度回款率達到61.64%,持續優化公司的現金流水平。截至2018年6月末,華夏幸福預收賬款1433.15億元,預計將在未來二三年內逐步結轉為公司的營業收入與利潤,有利于鎖定公司未來三年持續高增長的經營業績。
華夏幸福在產業新城方面優勢穩固,異地復制已經取得良好成效,憑借穩健的經營與業務模式的優異性,公司還形成暢通的多元化融資渠道。2018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成功發行公司債券84億元、超短期融資券25億元、境外債2億美元,合并口徑獲得的集團授信額度合計為3565億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額度約為632.68億元,授信額度充足。融資成本方面,半年報顯示,華夏幸福融資加權平均利息率為6.14%,其中銀行貸款的平均利息成本為5.99%,債券平均成本為5.95%,信托、資管等其他融資的平均利息成本為6.83%,融資成本可控。
今年華夏幸福還與中信銀行和湖北銀行簽署協議,中信銀行向華夏幸福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15億元的集團授信額度,其中產業新城授信額度不超過165億元;湖北銀行自2018-2021年期間,與華夏幸福合作融資總量累計為100億元人民幣。目前華夏幸福已獲得中誠信、聯合、東方金誠等多家國內頂級評級公司“AAA”主體信用評級,健康的財務狀況和優良的信用評級,為華夏幸福主營業務增長提供了重要的資本支持,為公司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