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琴

【摘 要】本文基于分層作業設計,進一步從物理作業多元評價入手,探索作業多元評價機制,讓不同層次學生在作業評價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物理作業 多元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發展。”作業評價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反饋,也是師生間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作業評價得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不當,會使學生丟失學習的信心。多元化的作業評價,可以能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目前作業評價存在的問題
調查發現目前高中物理作業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主體單一
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基本不參與評價。學生普遍認為我只負責做作業,改作業是老師的事,對于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很少能主動糾錯與反思,也就無法通過作業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2.評價方式單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
目前教師對作業的評價主要還是書面評價,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然后寫上分數。這種評價只注重結果,忽視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審題、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等各種能力的培養,同時師生間缺少雙向交流。
3.評價標準單一,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目前的作業評價對所有學生都采用統一的標準。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一刀切”的評價標準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多元評價的理論依據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個人是多元智力組合的個體,但在每個人個體身上的表現和發展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個體與個體間存在差異,具有獨特性。
多元智能理論對作業評價的啟示:(1)作業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2)作業評價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對作業有全面的掌握(3)作業評價不是一次性的,應是不斷上升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他們的智力潛能,從而達到全面發展。
三、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根據多元理論及物理作業的分層設計研究,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作業的多元評價。
1.學生參與評價,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等方式使學生直接進入作業判斷、作業修正的有效學習狀態,變被動接受評價為主動參與評價,從而達到作業評價的真正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評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做個簡要的分析小結,比如通過本次作業學會了什么,加深了對哪些概念的理解,有哪方面得到提高等,從而使學生認清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對于一題多解等開放性的作業,可以組織學生互評。通過互評,學生不僅可以糾正自己作業中的問題,還能從其它同學的作業中學習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糾錯和發散思維能力。例如,運動學中的追擊問題,解題方法有多種,公式法、圖像法、數學二次函數求最值法等,采取學生互評+教師總結比單純教師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2.針對性實施二次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
課題組嘗試了這樣的做法:根據學生層次對學生普遍認為有難度的作業進行二次評價,即:學生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教師根據學生層次及正確程度評定等級,作業發下去之后,學生修改,修改之后教師再次評價,如果學生修改正確,將原有等級劃去、重新評定等級。這樣多次評價一次作業,既有利于學生養成改錯的習慣,又能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體會成功。
3.教師重點面批,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教師應當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充分了解學生后,對學有困難學生的作業重點面批。在面批過程中,先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路,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弄懂整道題目的解題思路,從而自己把完整的解答寫出來。物理作業中的受力分析圖及解題的規范性要求,也應當采取面批。
4.學生反思作業,提升學習能力
反思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行為。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作業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式。學生該如何進行作業后反思呢?經過不斷研究實踐,我們構建了一張學生作業后反思表―――SK作業反思表。讓學生作業后反思活動有個具體操作的模式。
物理題多半是相同的知識點放在不同的情境中考查。要培養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思維能力,我們引導學生對幾道相似的題目進行對比,歸納總結一類型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及解題方法。例如,物理中的板塊模型,當考查物塊與板的位置關系時,實際上就是追擊問題,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它與運動學中的追擊問題進行類比。通過反思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踐證明,多元化的評價,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空間,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曹秀華.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分層作業設計[J].教育探索,2006,185(11).
[2]陳劍華.關于中小學作業形式、作業評價問題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2(3).
[3]朱靜.構建基于學生評價的作業管理機制[J].物理教師,2004,25(10)